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全國政治經濟中心。
記得很久以前,家里的老人總是心心念念著要去北京看天安門、看人民英雄紀念碑,而那時還是小孩子的我們,心里則想的是——要吃北京烤鴨,嘗嘗北京炸醬面……
?北京的美食,是真的多。
按照網上說的,分為漢民風味、回民風味和宮廷風味三種。而且,民間還有老北京十三絕的說法,包括了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姜絲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燒、豌豆黃、炒肝、奶油炸糕。
?不過在外地人眼中,這些所謂的“十三絕”,似乎都不咋地。
但是,比這些更恐怖的,卻是公認的老北京黑暗料理“四絕”——豆汁兒、鹵煮、爆肚和炒肝兒。
今天就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傳說中的4大黑暗料理。
?中國的娛樂圈里,有不少北京人,比較知名的像鹿晗、關曉彤、楊冪等。
印象里,似乎楊冪特別喜歡喝豆汁兒,而且好像還在某個綜藝節(jié)目里當眾喝過,喝完連連稱贊。可感覺,周圍的“非北京人”卻都是一種一言難盡的表情啊。
網友們的說法是,豆汁兒有一種猶如泔水般的酸餿氣味,讓人難以下咽。
據說,豆汁兒的制作過程是這樣的:用綠豆浸泡到可以捻去皮后撈出,加水磨成細漿,再倒入大缸中發(fā)酵,發(fā)酵后沉入缸底的是淀粉,上浮的就是豆汁兒了。發(fā)酵后的豆汁兒要用大砂鍋加水燒開,再兌進豆汁燒開,后用小火保溫。
據老北京人介紹,豆汁之所以難喝,是因為大家都涼著喝,那自然就會有一股難聞的泔水味兒。而如果是趁熱喝,味道就不一樣了,可以說是甜中帶酸,酸中有澀,滋味獨特。
想要嘗試的朋友,可以去試試喝熱的。
?又叫鹵煮火燒。
民間傳說,鹵煮火燒是由當年乾隆帝最愛吃的“蘇造肉”傳入民間以后,經演變得來的大眾化小吃,算是老北京最純粹的東西,比京劇還要純粹。
原本的“蘇造肉”,原料是五花肉,傳入民間以后,人們用豬頭肉來代替五花肉,又加入了廉價的豬下水,是為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吃起來挺有講究,需切成井字刀,豆腐要切三角,小腸、肺頭得剁成小塊。從鍋里舀一勺老湯,澆在瓷碗中,再加上辣椒油、豆腐乳、蒜泥、韭菜花,讓火燒、豆腐等吸足湯汁。
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
不過,雖說人家賣相不錯,夸得也挺好,但北京以外的朋友們若是瞧見了,恐怕還是難以下口。
?老北京的炒肝兒,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fā)展而來的。
據說還有一首專門寫炒肝的詩:
“稠濃汁里煮肥腸,交易公平論塊嘗。諺語流傳豬八戒,一聲過市炒肝香。”
這詩讀著,怎么總感覺有些乾隆爺?shù)奈兜馈?/p>
不過從詩里也能看得出大家對炒肝兒的喜愛之情,北京人還對其贊揚道:湯汁油亮醬紅,稀而不澥,肝香腸肥,味濃不膩。
只是,在外地人眼中,這黑乎乎、黏糊糊、腥臭無比的炒肝兒,真是沒法兒吃的。
?北京的爆肚,是把鮮牛肚或鮮羊肚處理干凈以后,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然后直接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調成的調料吃。
據說質地鮮嫩,口味香脆。
這吃法吧,乍一看似乎跟吃火鍋涮牛肚差不多,都是燙熟后蘸料碗兒吃,但是據吃過的人講,這道菜,膻氣太重了,根本沒法兒吃。
只怕只有常吃牛羊肉的朋友,才有勇氣一試了。
#吃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