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K
我寫了很多關于抑郁康復的文章,也收到了很多人的私信,他們總是困惑 「抑郁癥到底能否治愈呢」
關于這個問題我可能是最有發言權,自己曾經經歷一年嚴重抑郁,同時做心理咨詢4年以來也見過不少抑郁的人,所以我想告訴大家,患上抑郁一定要放心,肯定可以恢復,只不過要有耐心和正確的引導。
關于抑郁的統計,我們有組數據 大約 85% 的人經過治療后,抑郁癥狀會顯著減輕,能治好。 這個不是簡單的拿出一些數據,而是我們真的見過很多病友抑郁癥治好了。
而剩下的 15% 雖然仍處于痛苦和狀態波動中,今后的生活質量會受影響。但也不是毫無辦法,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和調整,依舊盡力恢復社會功能。
那么我想從我的經驗和學習出發,幫助這些痛苦的人總結一些, 當你真正建立、執行以下3點的時候,我相信你已經離康復不遠了。
患上抑郁癥后,很多人容易將問題歸結為自己平時想太多,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
抑郁癥和大多數疾病一樣,并非都是因為我們想太多導致,有時候過度把問題歸結為想不開反而不利于我們正確面對這個問題。
很多人可能害怕自己被診斷抑郁標簽,其實完全沒必要,這個診斷醫生其實也不想給大家,診斷是為了治療服務的。
若是你已經確診為中、重度的焦慮抑郁癥患者,那么此時請積極配合醫生開具的藥物治療,雖然藥物會有一些副作用,但是副作用一般都是可以承受的。
關于副作用我在之前很多文章都有闡述,記得當初一個護士看我非常恐懼吃藥就和我講了一個道理,她問我你說空氣是否有病毒,我說“有”,她繼續說,那就算有病毒,我們還是要呼吸啊,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但我們要學會兩害相權取其輕,藥物治療就是這個道理,相比藥物的那點副作用,抑郁的痛苦才是我們更該重視的。
其次有條件的最好配合心理咨詢, 需要注意的是,醫生和心理咨詢師是兩種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責。
精神科醫生會通過你描述的癥狀,判斷你是屬于哪種疾病,并且推斷你大概是哪種神經遞質水平異常,然后對癥下藥,但不會跟你聊很多。
精神科醫生懂得病理和藥理,但是他們不是心理學專業,不會給患者做心理咨詢。
所以不要期待看精神科醫生ta可以耐心幫你疏導心理,第一工作就不匹配畢竟我國醫療資源緊張,精神科醫生給每個病,第二術業有專攻。同樣我們也不要期待心理咨詢可以建議我們服藥,心理咨詢是通過你和他之間的關系幫你完善人格以及覺察你的問題。
國外很多地方的精神病康復系統非常完善,他們除了精神衛生中心之外,在社區還會完善精神病治療之外的服務,比如一些嚴重的精神病患者雖然得到藥物心理治療但回歸社會還遠遠不夠,這時候社區就提供了很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比如幫助我們從點滴小事開始恢復,可遺憾的是我們國家這些都才剛剛起步。
大部分也需要靠我們自己來完成,要知道任何關系都需要主動,這一點對于部分抑郁癥患者來說的確很難,但越難我們更要突破,按照人際圈層來看,和我們關系最親密也最容易為我們提供無條件支持的還是家庭,遺憾的是一些不靠譜的家庭會認為孩子抑郁是“作”或“想太多”,這個時候無助的孩子會輕易放棄向家庭尋求幫助,這里我還是建議 想辦法讓他們重視這個問題,并且理解理解抑郁癥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在抗抑郁的過程中是需要家屬給予支持和關愛的。
其次就是 朋友 了,同樣朋友也是不容易理解自己的,這個時候也沒必要太埋怨對方,因為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經歷抑郁癥,這個時候我認為適當的在網絡尋求抑郁社群是個不錯的主意,但一定要適度,因為我曾經組建過這樣類似的社群,在群里大家經常互相抱怨并未見到理性互幫互助或者鼓勵的話語,大家都自私的認為自己最痛苦,后來我就取消了這些社群,但只是我這里沒成功,不代表有些社群沒有價值,我自己還是認為那種相對積極的抑郁互助社群是一個彌補抑郁回歸孤獨的方式。
這條建議是我想對所有康復后抑郁的朋友說,抑郁癥很麻煩的一點就是 很容易復發 。
所以在康復期間我們經常參加復查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關于復診,醫生一般會根據病情告知復診時間,若是處于急性期一般是一到兩周復查一次,若是處于穩定期則是一兩個月一次。
復診一定要按時去,這會涉及到醫生發現新癥狀與再次診斷,以及調整用藥。還有一些指標也是需要定期檢查的,需要你記好時間,遵照醫囑按時去。
其次積極尋求心理咨詢也是完善認知和性格的“捷徑”,大部分抑郁癥患者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是極其黑暗和消極的,這些都和早年經歷以及不健康認知有密切關系,陷入死循環的抑郁患者很難理性和客觀看待自己。
所以這個時候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幫助自己完善性格和認知可以說是目前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了,但任何方法都不能著急,所以我這里提倡抑郁的朋友定期參加心理咨詢,有條件的可以尋求長程的動力學咨詢方式對完善人格是很不錯的方法。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里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最后,我提倡患上抑郁的朋友要學會 “帶著癥狀去生活” ,這也是最健康的對待抑郁的生活方式了。帶著癥狀去生活就是告訴你,有一點癥狀不要害怕,總是去糾結它,才是真正的可怕,因為見過太多患者總是去糾結自己的癥狀,導致自己始終都難以走出抑郁的心情。
無論是患者還是家屬,盡可能地避免去看一些關于抑郁癥負面的報道和信息,因為抑郁癥就是一個心境障礙,好好治療,沒有你們想的那么復雜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