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會上流傳著種種腫瘤患者飲食的“誤區”,對腫瘤患者造成很大困擾,嚴重影響腫瘤患者對優質蛋白質的攝取和總的膳食平衡。我平時在答疑課里也給大家說過很多,今天就整理了五個傳播最廣的謠言誤區,給大家好好說一說。
誤區一:忌口可以“餓死”癌細胞
很多癌癥患者或家屬認為腫瘤病人不能吃太高營養的食物,否則會導致腫瘤生長。實際上腫瘤細胞的生長跟病人吃多少營養并無關系,想餓死癌細胞,結果餓死的反而可能是自己 。
目前無證據表明營養會促進腫瘤生長,不給營養,正常細胞就不能發揮生理功能,而腫瘤細胞仍然會掠奪正常細胞的營養,結果餓死的只能是病人本人,而不是腫瘤細胞。饑餓只會讓病人身體消耗得更快,加速疾病惡化。
癌癥患者應該加強營養,增強抵抗力,配合放化療和手術,聯合對抗腫瘤。營養狀況好的患者在對治療的耐受性和預后方面都明顯優于營養狀況差、消瘦的患者。
癌細胞可以“餓死”的說法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
誤區二:腫瘤患者不能吃發物
腫瘤患者常常對所謂的“發物”非常忌口,以至于過分忌口導致人為的營養不良。
“發物”是中醫特有的一個概念,現代醫學對發物是褒貶不一,比較公認的“發物”包括蝦、蟹、無鱗魚、雞、鵝肉、羊肉等等,多與過敏性疾病及瘡瘍腫毒有關,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發物”會導致癌癥惡化。
建議對于有爭議的食物可咨詢醫生或營養醫師,在醫生或營養醫師的指導下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適當忌口 。
一般“發物”多數富含蛋白質和礦物質,能提供每日所需的優質蛋白和鐵等礦物質,不僅可以增加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也為放化療患者白細胞再生提供原料。
因此除食物過敏,不耐受或正在服用的藥物需要遵醫囑忌口外,不提倡過分忌口,以免影響營養均衡性。
癌癥患者在合理治療的同時,應增加營養,提高抵抗力,為放化療或手術打下良好基礎,才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多數腫瘤患者需要限制的食物有:加工肉、腌制的、煙熏的、燒烤的及三高(高鹽、高糖、高脂)食物、酒精飲料?;熁颊邞拗破咸谚帧?/span>
誤區三:盲目相信保健品
很多患者及家屬認為腫瘤病人應該多吃冬蟲草、海參、燕窩、花膠等等補品以提高抵抗力。
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保健品有明確的抗腫瘤作用。
建議能正常進食營養狀況好的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吃些補中益氣的補品,但是不要對這些保健品寄予過高的期望,沒有哪一種單一的食品能夠抗腫瘤,這些補品只能是輔助,均衡飲食才是王道。
而對于已經存在營養不良的癌癥患者,這些昂貴的補品已經無能為力了,這時應該在醫師或營養醫師的指導下合理選擇合適的營養制劑以改善營養不良狀況 ,千萬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能糾正患者的營養不良狀況。
誤區四:“喝牛奶致癌”
所謂“牛奶致癌”,源于國外報道的動物試驗結果,即用含大量酪蛋白的飼料喂養老鼠,可增強黃曲霉毒素對大鼠的致癌作用。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質主要為酪蛋白,故由此推導“牛奶致癌”。
但這里面存在幾個大的問題:首先,老鼠試驗結果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其次,該研究以酪蛋白為唯一蛋白質來源,這在人類自然膳食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還有,牛奶蛋白質含量為3%,其中70%為酪蛋白。
每天飲用牛奶250ml,攝入的蛋白質約8克,其中酪蛋白僅僅6g,占每日蛋白質總量的8~10%。這與“以酪蛋白為唯一蛋白質來源”的動物試驗情況截然不同。
因此,將此實驗結論說成“喝牛奶致癌”是錯誤的推斷。
誤區五:老火靚湯很有營養
很多人以為煲的湯很有營養,所有的精華都在湯水里面,因此很多病人家屬天天煲老火靚湯送到醫院來給病人喝,湯水真的有營養嗎?
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湯水為什么會鮮美呢?
是因為嘌呤、肌酐等含氮浸出物、少量的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溶于水,這些物質具有提鮮作用,致使湯水口感好,但是蛋白質不溶于水,導致湯水中蛋白質含量極低,90%以上的蛋白質存在于湯渣中,因此湯水營養價值并不高。
對于能正常進食的患者,在保證正常飲食的基礎上可以把湯水做為輔助,可以在醫生或營養醫師的指導下根據季節和自身體質適當煲些健脾去濕或生津止渴或補中益氣的湯水。
但是對于不能經口進食,只能依靠營養管提供營養的患者,不能天天只打湯水,否則會加重營養不良,建議請營養醫師會診,給予恰當的腸內營養支持。
腫瘤患者的營養原則是平衡膳食,食物多樣化,在平衡膳食基礎上適量增加優質蛋白(如蛋、奶、瘦肉、豆制品)和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如多種新鮮蔬菜及水果)。
某些特殊臨床情況,如胃腸道功能障礙,肝腎功能不全等,則需在醫生或營養醫師的指導下調整食物的性狀和不同食物的比例。
不要盲目相信某一種食物就能抗癌,當腫瘤患者出現營養風險時,建議咨詢營養醫師,盡早給予營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