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著名心理學家,心理學界的開山鼻祖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習得的情緒經驗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就拿自卑這件事來說,對于一個成年人而言,他總是會在不同場合莫名其妙的感到自卑,這可能就與他童年時期遭受的經歷有關。
個體在童年時期被父母或其他大人這樣對待,可能會在潛意識里留下更多自卑:
1、語言上的貶低;
2、情感上的忽視,甚至漠視;
3、行為上的體罰。這三種經歷分別來自語言上、情感上、行為上,會給一個人埋下一顆自卑的種子。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阿德勒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總之童年時期的經驗,大都會匯集到潛意識里面,成為一個人情緒人格的一部分,在日后的感受和行為中發揮重要作用。
家庭溫暖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最重要。
最新的腦科學研究表明,家庭溫暖對孩子的腦部發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腦神經的科學家專門對受虐孩子,即,經常被父母或其他人打罵,遭受語言和肢體上傷害的孩子做過腦部掃描,發現他們的腦部發育跟正常情況下的孩子有很大差別。這些受虐的孩童因為受虐過程中情緒上承受過高的壓力,促使他的大腦里面分泌出過高的壓力荷爾蒙,一個叫做皮質醇(cortisol)的荷爾蒙。
在這種荷爾蒙的刺激下,他們管理注意力和學習技能的腦部區域受到創傷,難以集中注意力,難以學習新的技能,由此看來,在孩子身心發育的關鍵期,給孩子情緒上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心理學家還發現,不要說使孩子受虐,即使讓孩子經常目睹家里人爭吵或者動手打架,也會給孩子的腦部發育造成與上述后果一樣的創傷形態。
童年的生長環境,塑造了人的性格;其經歷,固化了人的思維模式和無意識的慣性。很多人在其后續的社會環境的所為,都能在其童年經歷中找到影子。
幸福的童年生活,能給人帶來更多的積極思維,哪怕后面經歷了挫折,也能很快走出來。不幸的童年經歷,會帶給人很多沉重的枷鎖和心理負擔。有些人,終其一生,都走不出童年的陰影囚籠。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會受童年的影響;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跳出童年的經歷牢籠,獲得新生。
童年的經歷構建一個人的情緒人格,所以作為一個成年人,或許改變我們自身的情緒人格比較困難,需要尋求專業的幫助,但是如果你要為人父母,或者已經在為人父母的路上,看了今天的文章。希望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好好去愛你的另一半,有意識地給你的孩子一個健康溫暖的家庭,因為童年時期的經歷就在建構孩子的大腦回路,建構他的情緒人格。
父母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的禮物
因為愛孩子的緣故 , 為了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和幸福的將來。父母一定要花時間陪孩子,陪伴他們成長。記得幾年前我看過一個電視采訪節目,受采訪的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演員。
她電影演得好,做主持人也頗受觀眾的喜愛,并且她不斷迎接新挑戰,開辟自己更廣闊的天地;不但事業上很成功,她還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丈夫相親相愛,談到女兒時她更是眉飛舞、喜悅有加。
她告訴記者她女兒多聰明,她多么愛她的女兒。當記者問道:“您這么愛您的女兒,您一定把業余時間都花在女兒身上了吧? ”她一愣,然后她不無驕傲地說:“也沒有,我太忙了,早出晚歸的,又有很多應酬,不過我為她請了3個人,我告訴他們怎么做。”
接下來她又繼續講她人生的新計劃......她事業成功、經濟富裕,所以能給孩子一個優越的家庭環境,并給孩子請了3個人照顧,她為此驕傲,認為自己是個稱職的母親。
她沒有意識到,這些只是滿足了孩子外在的需要,孩子心靈深處的需要不是物質能滿足的,因血緣關系她對父母親情感的需要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
即使給孩子請了很多優秀的老師而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成功了。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也是不幸的。對現代人來講,最重要的是時間,所以要用有限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沒時間陪孩子,其實無意中您就把您所愛的孩子放到了不重要的位置。沒時間陪孩子,嚴格來說在潛意識里您最愛的是您自己---自己的事業 、自己的名聲、自己的將來。
甚至有些父母讓孩子學鋼琴等也是為自己爭面子。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并不是讓每個人都做全職媽媽。如果家里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媽媽也喜歡在家帶孩子,照顧家庭,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在美國,這樣的年輕母親很多,等孩子上小學后再去工作或做個兼職的工作。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條件,有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也有的人留在家里會心里不平衡,所以在城市里大多是兩個人都上班。
父母都上班,用在家庭生活中的時間會很緊張。為了工作在外面會有很多的應酬,回到家里已是筋疲力盡了,再照顧孩子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但是,為了孩子,您要盡量調整作息表和一部分工作方式,如減少應酬的時間和次數等,力所能及地給孩子提供-個好的環境。每天盡可能地抽出些時間陪孩子讀讀書,和孩子談談心、說說話,或買菜時帶著孩子,做飯時讓孩子幫點忙。
如今很多人的家里請了保姆。自己不用買菜做飯收拾房間。但請不要讓保姆把孩子的事情都包攬了,若是那樣,您的孩子就沒有多少機會學習生活技能,那是害了孩子。有句格言講得好:“成人因貧困而受苦,孩子因富裕而受害。”
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角色
愛一個人就喜歡和這個人待在一起,就像戀愛中的戀人一樣,整天在一起也嫌不夠。但如果有人只給你物質的東西而不花時間和你在一起,你可能不會嫁給他,因為他并不真正愛你。同樣,只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而不花時間陪孩子成長的父母也是自私的、不負責任的。
有一次,有一位在中國臺灣長大、事業有成卻患有嚴重憂郁癥的朋友向我談起她的病情時,突然話題一轉說:“我沒有童年,我母親沒親過我,我父親沒愛過我,他們從沒陪過我讀書、玩耍......”我替她難過,因為我知道童年時因沒受到關愛而受傷的人,成年時更容易得抑郁癥。
所以忙碌的父母親,沒有什么比陪伴孩子長大更重要!請重新考慮您的生活方式,合理地安排時間。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長,享受幫助生命長大所帶來的喜悅,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天倫之樂!
如果每位父母親,特別是母親,能花多一點的時間用在孩子身上,那社會上就會多一些身心健康的快樂天使,少一些心理不健全的問題孩子。'搖動搖籃的手, 搖動世界。”搖籃里的孩子將來如何,父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