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金山寺跟佛印禪師打坐參禪。兩人坐了一會兒后,蘇東坡覺得身心通暢,于是問禪師道:“禪師!你看我打坐的樣子怎么樣?”佛印禪師看了看他,于是回答:“好莊嚴啊,像是一尊佛!”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
而佛印禪師卻接著問蘇東坡道:“學士!你看我打坐的姿勢怎么樣?”蘇東坡向來與佛印禪師交好,卻從來不放過嘲弄禪師的機會,而兩人已經相互習慣并以此為樂。蘇東坡看了看佛印禪師后,馬上答道:“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聽后也很高興,竟然笑出聲來了。
蘇東坡將禪師喻為牛糞,而禪師竟無以為答,反倒是大笑起來,蘇東坡認為自己這次是在口頭上贏了佛印禪師,心里更是高興極了。回家后,他便把這件事當成喜事告訴他的妹妹蘇小妹,說自己贏了佛印禪師。
而蘇小妹卻沒有蘇東坡那樣的好心情,她一臉嚴肅,反問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贏了禪師的?”蘇東坡更是眉飛色舞,神采飛揚地將剛剛發生的事情又如實敘述了一遍給蘇小妹聽。天資超人、才華出眾、極具慧根的蘇小妹聽了后,正色說道:“哥哥,其實你輸了。
佛家有言:‘佛心自現’,他看你如佛,而在你的心中佛像牛糞,所以你看禪師才會覺得像牛糞!”蘇東坡恍然大悟。
這里所謂的“佛心自現”,其實是一種心理效應的體現——投射效應。
在故事中,佛印就是利用這一點,回擊了蘇東坡。因為他既然覺得蘇東坡是一尊金佛,說明他內心的品質投射 出來的就是一尊金佛,而蘇東坡內心的投射則是牛糞。
所謂投射效應,其實就是以己度人,投射效應其實是以自己的喜好和感受來看待別人,把自己的情緒、感受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強加于人的一種認知誤區。
投射效應其實就是推己及人的心理。這種心理有兩面性,我們一定要注意,要多利用同理心為別人考慮,而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感受強加于別人身上。善解人意,了解別人的內心,卻又不讓別人覺得壓抑,才能讓自己變成受歡迎的人,人際關系才能變得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