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中年發福、體重上漲不是大問題。然而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的相關研究表明,中年發福和許多嚴重慢性疾病復合指標顯著升高相關,如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
中年發福是必然的嗎?為什么吃得不多還長胖了?
受訪專家 | 范志紅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許淑芳 武漢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 茍波 西安體育學院健康科學系教授
編輯 | 婁方寧
原文首發于2021年2月18日,原標題為《為什么人到中年易「發福」?瑞典研究人員13年調查揭示真相》,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為什么中年易發福?
近期,瑞典研究人員在Nature子刊上發表了關于脂肪周轉率和體重長期變化的論文。
研究人員對54名受試者進行了平均長達13年的調查,結果發現,隨著年齡增長,無論是變胖還是變瘦,受試者的脂質周轉率都呈現下降趨勢。
脂質周轉是脂肪細胞中的 甘油三酯 的儲存和去除,甘三油脂儲存過多,脂肪細胞體積就會增大,造成脂肪層過厚。
也就是說,隨著年齡增大,如果吃得和年輕時一樣多,即便你運動量沒減少,發福也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不節制飲食的男性,體重平均上漲了20%。
BMI =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世界衛生組織對超重和肥胖的定義是:可損害健康的異常或過量脂肪累積。我國專家將身體質量數值(BMI)=或24定為超重,BMI28為肥胖。
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圍80cm為腹部脂肪蓄積的極限。上述研究還表明,多鍛煉是加速脂肪組織的脂質周轉的有效方法。
2 中老年人減肥,先分類
不少中老年人或許有類似疑惑,為什么我已經吃得比年輕時少,體重還增加了?
茍波表示,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大,基礎代謝率、肌肉量下降,消化、吸收能力也會變差,所以能量的進出平衡總體還是“入多出少”。
專家提醒中老年人不要盲目追求瘦,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減肥方式不當,如過度節食會導致營養攝入不足,體重下降過快、過多會導致骨密度下降。
因此,建議年齡大的人減肥可分為三種情況考慮:
輕度肥胖,且沒有心血管疾病,不一定要減肥。
有一些運動禁忌,更不適合運動減肥。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尋求營養、醫療等方法控制體重。
肥胖且患有其他慢性病,適當減肥。保證基本營養的前提下,“增肌減脂”。以飲食控制、運動為主,較慢速度達到目標。
3 怎樣科學“管住嘴”?
美國塔弗茨大學研究小組曾對218名21~50歲的參試者進行“七分飽”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進食量減少25%后,血液中的好膽固醇明顯升高,腫瘤壞死因子減少25%,胰島素抵抗降低40%,整體的血壓也降低。
可見,保持七分飽的飲食習慣,不僅有助于改善中老年發福的問題,還能改善身體各項指標、提升免疫力。
我國傳統醫學重視食養的概念,認為“養生之道,莫先于食”。吃飯七分飽就是減少總熱量的攝入,是一種相對簡單的飲食控制方式。
那么,到底什么感覺算是七分飽?
范志紅認為,七分飽是胃里面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習慣性地還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換個話題,很快會忘記吃東西的事情,并且第二餐之前不會提前餓。
多數人吃飯的時候,可能從未細致感受過上面描述的差異。想要感覺到胃“滿”,還需要細嚼慢咽、專心進餐。
由于每個人食量不同,七分飽也因人而異。如果是七分飽習慣的“初學者”,許淑芳建議可以把進食順序調整為先湯后菜、先素后葷,水分多的食物可以讓胃里提前感受到“滿”。
例如,八寶粥、湯面、蔬菜、水果、粗糧都有利于感受飽腹感,而精白細軟、油多膳食纖維少的食物,容易讓人在不知不覺間吃下很多。
4 控制飲食的3個技巧
想避免中年發福,還可以通過練習下面3個簡單易行的方法,來逐步控制飲食。
1.吃飯節奏慢下來
日本岡山大學研究生院和保健管理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攝入熱量相當的情況下,吃飯快的人和吃飯速度正常的人相比,發胖風險高4.4倍。
這項研究以大學生為對象,進行了為期3年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比起吃的油膩、吃太飽等其他不良飲食習慣,吃飯過快更影響體重。并且,同樣是吃飯快,男性受影響比女性更大。
口腔護理和肥胖治療領域專家推薦一口飯嚼20~30次。這個標準日常可能難以達到,可以嘗試每吃一口多嚼幾次,長期堅持就會有很大改觀。
如果你習慣吃得快,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和你一起吃飯的人吃得慢。
2.吃飯時手機放遠點
如今,電子移動設備在我們生活中占據的時間越來越多,邊吃飯邊看手機,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甚至中老年人的習慣。
一項由法國歐洲商業管理學院和美國康奈爾大學聯合調查指出,對比兩國的飲食習慣,美國人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普遍習慣“電視節目結束就不吃了”,法國人多選擇“吃飽了就不吃了”。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差異讓同樣愛吃奶酪、甜點等高熱量食物的法國人,超重人口比例不足美國人的一半。
另外,范志紅表示,人在集中精力思考或者精神壓力較大時,植物性神經功能受到壓抑,消化道血液供應減少,胃蠕動就會減慢。
因此,消化吸收功能本來就偏弱的人,全心全意地吃飯才能幫助食物充分消化。
3.結伴吃飯營養均衡
市面上小火鍋、單人套餐等食品層出不窮,讓“一人食”變得越來越方便,群體也日漸龐大。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一個人吃飯自由,想吃什么點什么,也不用在意吃相。但營養學家表示,一個人吃飯可能會點過多的菜品,或者選擇“對付一下”填飽肚子,難以保證營養均衡。
此外,一個人就餐還會增加孤獨感,和家人或者關系親近的人一起吃飯,人們會心情放 松,感到舒暢,無形中緩解了壓力和疲勞,身體對食物的消化分解也會更加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