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上來說,肝腎之間關系密切。肝氣的疏泄功能可以使腎氣的閉藏開闔有度;腎氣封藏,又可以制約肝之疏泄太過,也可助其疏泄不及。
肝藏血,主疏泄,若肝失疏泄,引起肝的氣機阻滯,失其調暢通達之性,導致“肝氣弱”而達不到“肝氣至”,氣機紊亂、氣血不榮,導致宗筋無法自立。
《素問》曰:“水生成,成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陰莖為宗筋所聚,肝主宗筋,肝之經脈繞于陰器。說明肝腎功能在生理、病理上是密切相關的,既“肝腎同源”。
我的一位患者余某,男,33歲,主因宗筋不振,難以行事1年就診。
患者1年前因單位崗位工作調動后,經濟、精神壓力較大,繼而出現大欲淡漠,力不從心,夫妻生活不滿意。
患者初診時,見精神萎靡、乏力,神經高度緊張,陰器疲軟,大便秘結,睡眠差,入睡困難,半夜易醒,醒后難以入睡,舌暗紅,舌質胖大有齒痕,苔薄白,脈沉。
證屬肝郁腎虛血瘀,治以“疏肝解郁、益腎活血”為立法。
擬方:柴胡、川芎、香附、枳殼、酸棗仁、當歸、郁金、蜈蚣、茯苓、川續斷、鎖陽、淫羊藿、首烏藤
藥進7劑后,功能明顯改善,精神較前明顯好轉,仍感入睡困難,心中懊惱。前方加淡豆豉、蓮須、遠志,以寧心除煩、祛痰通絡。
續服7劑后,諸證皆退,夫妻生活和諧,守方再進7劑善后,并囑其忌辛辣、飲酒,多飲水。
此患因所愿不遂、情志不暢、肝氣郁結,腎氣虧虛所致陽事難興。
肝氣郁結,氣滯血瘀,宗筋失養,故“血不充則莖不舉”。肝郁血瘀,心血失養,心不主神,故神情焦慮,失眠。
治療上應疏肝解郁、補腎填精活血,治療效果顯著。方用柴胡、香附、枳殼疏肝解郁;川芎、郁金、當歸理氣活血;酸棗仁、首烏藤、淡豆豉安神定志除煩。
蜈蚣為血肉有情之品,通陽氣;鎖陽,又名“不老藥”,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之功效;川續斷、淫羊藿補腎陽。
諸藥共奏疏肝解郁安神、補腎活血通絡、助興陽之功,使肝氣得疏,肝血得調,兼顧補腎陽,使腎精血充足,故宗筋得血充而能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