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臉上發紅疹,是過敏了?不一定!畏寒、頭痛,是感冒了?也不一定!如果這些癥狀同時出現,你極可能染上了“丹毒”!這個毛病聽起來十分陌生,卻不是什么罕見病,而梅雨季正是它的高發期!那么,丹毒究竟是種什么病?又是怎么染上的?得了丹毒到底要不要緊?這些問題,必須要弄清!
事例一:
一個星期前,68歲的汪伯伯右腿上出現一片片紅疹,起初以為是濕氣導致的皮炎,自己抹了點藥。沒想到不僅沒見好,反而整條腿越來越腫,感覺像火燒一樣,并前往醫院掛急診,結果醫生診斷為“丹毒”,由于情況比較嚴重,竟然還要住院治療。汪伯伯從來沒聽說過這個毛病,聽見帶個“毒”字,十分擔心,難道自己是中了什么“毒”?會不會“性命交關”?
染上丹毒=“中毒”嗎?
其實,丹毒雖然有個“毒”字,卻并非病毒感染引起,也不是中毒性疾病,而是由一種叫β溶血性鏈球菌的病菌通過皮膚或粘膜的破損處入侵人體,繼而引起皮內網狀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故又稱急性網狀淋巴管炎。由于黃梅天,氣候潮濕悶熱,給病菌大量繁殖創造了條件,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免疫力低下,故而在季節變換時,特別容易遭到病菌的“侵害”!
“中毒”癥狀:
癥狀初起時,表現為局部皮膚上出現界限清楚的片狀紅色丘疹,顏色鮮紅似玫瑰,外濃內淡,與周圍皮膚界限清楚,用手指輕壓,紅色即會消退,手指一放,紅色很快恢復。
如果在癥狀初期不及時治療,隨著病情的加重,細菌進入淋巴系統的量不斷增加,皮膚表面的紅疹會迅速向四周蔓延,人體會出現發高燒、畏寒怕冷、頭痛等癥狀,還可能出現淋巴結腫大、疼痛。
如果淋巴管炎癥不及時消退,時間一長管道被堵塞,局部的皮膚會變得又腫又硬,摸上去像“大象的皮”一樣,也就是俗稱的“象皮腫”。
嚴重的丹毒甚至還會引發周邊血管炎、腦膜炎、急性腎炎、心內膜炎及膿毒血癥,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對丹毒的及時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特別提醒:
由于丹毒既會出現類似皮炎、濕疹的斑塊、紅疹,也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發燒、畏寒、頭痛,因此極易和這些疾病相混淆,以至于很多老年人錯過對丹毒的早期治療。故而,建議老年人一旦出現高燒不退,皮膚上出現紅腫的丘疹,千萬不要自行盲目使用藥物,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事例二:
62歲的周伯伯有多年的腳癬,他一直都沒當回事。由于黃梅天一直下雨,所以他出門都愛光腳穿一雙鞋面有洞眼的塑膠涼鞋,認為這樣的鞋子通風透氣,而且遇見下雨路面積水,還能直接蹚水而過。但就在前幾天,周伯伯從外面冒雨回家,感覺腳癢難耐,不禁用手抓撓,還抓出了血。過了兩天,小腿上就發出了疹塊,而且腿也一天比一天腫,在醫院被醫生確診為丹毒,而罪魁禍首竟然就是周伯伯從來都不在意的腳癬!
“腿腳病”不治當心“染毒”!
足蘚:
在中老年人中,患有足癬的人數龐大,且很多老年人根本不把足癬當成病,有的自己買個藥膏治治停停,有的干脆放任自流。而足癬恰恰特別容易造成皮膚損傷,而丹毒的病菌就是通過皮膚的破損處進入足部,隨淋巴系統上行,“跑”到腿部,就會引發下肢丹毒。
在丹毒患者中,由足癬引發該病的比例不小。因此,老年人患有足癬不要掉以輕心,最好去醫院由醫生判斷足癬類型,給與對癥治療,務必堅持用藥,以期徹底治愈,最大程度地預防感染丹毒。
下肢血管病變:
靜脈曲張、下肢動脈硬化、血栓性靜脈炎等下肢血管病變在老年人較為普遍,這些疾病由于影響腿部的血液循環,皮膚往往比較薄弱,擦碰或用手抓撓,很容易引起皮膚破潰,病菌通過皮膚破損處侵入沿淋巴管上行,從而引起局部組織感染發炎造成丹毒。
因此,老年人如果發現下肢出現皮膚破損,即使傷口很小,也最好及時消毒,防止傷口發生感染。如果傷口長久不愈,甚至有擴大、潰爛的跡象,應及時去醫院讓醫生處理。另外,患有這些腿腳病的老年人應積極治療,以免造成丹毒反復發作。
不想“中毒”就別做這些事!
對于阿姨爺叔們來說,預防下肢丹毒還應注意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少穿塑膠涼鞋
攤子上、小店里哪些價格十分便宜的塑膠涼鞋有多少阿姨爺叔買來穿過?其實這些便宜的涼鞋往往是劣質塑料制成,這種鞋不透氣還很悶熱,如果不經常刷洗,會導致鞋里面藏污納垢,極易誘發或加重足癬,為病菌入侵創造條件!
所以,有足癬且尚未治愈的老年人最好別穿這種鞋。另外,這一時節尤其要注意勤換鞋襪,洗澡時不要忽略足部清潔,洗完腳用干燥潔凈的毛巾擦干。
不要光腳蹚水
黃梅季節,雨水較多,阿姨爺叔們盡量不要光腳穿涼鞋蹚水而過!因為路邊的積水大多數都是因為地下管網中反流上來的污水,是非常臟的!如果在踩到這些水塘后,沒有馬上更換潮濕的鞋襪,將腿腳擦干凈,那么自己的體溫和潮濕的環境,就給各類真菌、細菌提供了溫床。
若碰巧腳上有一些細小的傷口,比如:“腳氣”病人摳破了表皮,或者穿鞋子磨破皮的病人,還有腳上有傷口的糖尿病病人,細菌就會順著傷口進入淋巴管,就更容易讓丹毒“應運而生”!
患有灰指甲的阿姨爺叔們,是不是會經常光顧街邊修腳的小攤點,讓人修剪灰指甲呢?在這里小編要提醒大家,患了甲癬,最好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路邊攤、足浴店里修剪灰指甲的刀片不會進行完善的消毒,而且多人反復使用,若不慎將表皮割破,哪怕沒有出血,都極易造成感染!
事例三:
這天,65歲的吳阿姨來到醫院的時候,臉部又紅又腫,直說渾身發冷。經檢查,醫生診斷她得了丹毒。可是醫生發現,吳阿姨既沒有手足癬等丹毒的患病因素,渾身上下也沒有擦破磕破,這丹毒是怎么患上的呢?經醫生詳細了解,原來“禍根”是吳阿姨曾經挖破過鼻子!
這個動作竟會惹“毒”上臉!
你以為只有你的腿部和腳部才會“中毒”嗎?錯!除了下肢,面部也是人體最易染上丹毒的部位之一。而挖鼻孔、掏耳朵,這些看似再平常不過的小動作,就是惹毒上臉的大隱患!
雖說鼻腔和耳廓有完好的防御屏障,且自衛能力很強,在沒有傳播媒介的情況下,病菌不易侵入。但當我們用沾滿細菌的手去挖鼻孔、掏耳朵時,指甲極易損傷鼻腔黏膜、耳廓皮膚,雖然這種損傷大都很微小,有的甚至不出血,但手上的病菌由于和傷口直接接觸,能輕易進入破損處,就會引起丹毒等感染性疾病!
面部丹毒除了和下肢丹毒一樣會出現畏寒的癥狀外,還會出現面部皮膚紅腫,如不及時治療,疹塊會擴散蔓延到眼瞼、嘴部,整個臉都會又紅又腫,皮膚發燙。嚴重時,丹毒病菌會通過面部血管侵入顱內海綿靜脈竇,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因此,別再把挖鼻孔、掏耳朵當成“平常事”,為了自身健康應改掉陋習,愛護自身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