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奮六世之余烈,終于實現了華夏一統!正當始皇帝嬴政在暢想著大秦萬世之基業的時候,卻不曾想大澤鄉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卻在頃刻間拉開了鋪天蓋地的反秦浪潮!巍巍大秦竟然二世而亡……
此時此刻,帝都咸陽迎來了一個新的主宰者——西楚霸王項羽!
然而項羽卻并未如始皇帝嬴政一般君臨天下,反而是如周天子一般重新實行了分封制,難道項羽不想如始皇帝一般執掌天下,反而愿意自己劃一塊地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
首先一點,項羽起兵的基礎便是山東六國后人!這些人有著強烈的反秦傾向,但同時他們反秦的目的也在于恢復所謂的“故國”。
既然項羽主要依靠的就是這些力量,那么在推翻秦朝之后也必須要按照這股力量的意志來 行事,所以分封是項羽唯一的選擇,也是他執政的基礎!如果項羽要像秦始皇那般玩郡縣制,那么他的陣營立刻就會分崩離析,而他項羽也必將成為眾矢之的。
這一點哪怕是后來的劉邦也未能從根本上改變,所以在漢朝建立之初也僅僅只能在中央核心區域實施郡縣制,而周邊大塊的土地依舊要分封給諸侯王。一直經過了劉邦四海御叛掃平異姓諸侯王,漢景帝平底七王之亂,然后實行“推恩令”,才徹底把諸侯王割據的局面徹底的改變。
項羽乃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后人,從他成長的環境和受到的系統教育都是建立在分封制基礎之上的。所以,在項羽的先天意識塑造的過程當中,分封制已經浸入了他的骨髓,融入了他的靈魂。
在項羽的意識當中,最高的理想不是一個君臨天下的皇帝,而是一個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諸侯,而手握實權的諸侯也遠比被架空的周天子那般要好得多。正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項羽當然會選擇分封,而不是自己當皇帝。
另外,項羽集團并非是反秦義軍公認的領袖,他僅僅只是實力最強的義軍首領。而名義上的首領實際上是楚懷王熊心,也被尊為“義帝”。
雖然這個“義帝”僅僅只是一個放牛娃,被項羽拿來當作名義上的皇帝并無實際權力,但是這個“義帝”在當時卻擁有著反秦大旗下的最強號召力,使得所有的義軍都從屬于這面大旗之下。項羽雖然強橫,但是從身份上來講他依然和其他義軍領袖是平等的。那么好,現在秦國滅了,要當皇帝的也是人家熊心,而不是你項羽!
正是因為身份上的不匹配 ,所以項羽這個時候稱帝實際上就會落人以“口實”,劉邦恰好可以以此為借口討伐他。哪怕是不久之后,項羽安排麾下將領暗殺了熊心,同樣也成為了劉邦進攻項羽的借口!
最后一點,是來自于秦朝的“教訓”!
華夏在秦朝之前并沒有出現過大一統帝國,所以在這之前并沒有任何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而秦朝恰恰開了一個不好的頭,“二世而亡”的癥結被直接 歸結為實行郡縣制。這樣一來就使得項羽從一開始便對郡縣制抱有一種抵觸情緒,畢竟人家周朝用分封制延續了八百年,現在你秦朝玩郡縣制,直接幾十年就玩兒完!
正是因為制度層面存在對大一統郡縣制的偏見,以及千百年來華夏分封制度的慣性影響,所以項羽順理成章的選擇了分封制,而非郡縣制,所以他自己也沒有稱帝的打算!
圖/來源于網絡
文/華夏問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