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品讀過蘇軾非常著名的一首婉約詩詞,叫做《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這首宋詞的字數非常多,表達的情感也極其婉約,和蘇軾留給我們的“大江東去”的印象相去甚遠。www.wuhanyhw.com
蘇軾的宋詞風格并不是單純的一個方面。實際找他不論是在婉約詞還是在豪放詞的表達上,都有經典之作。而這首宋詞《水龍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代表了蘇軾婉約詞的最高成就。尤其是其中的“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絕美無比,給我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是這12個字的宋詞并非蘇軾的首創。很長時間之后,我們才懂得這句詩詞出處原來在這里。
滿斟綠醑留君住。莫匆匆歸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花開花謝、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這首宋詞就是葉清臣《賀圣朝·留別》,題目當中就能夠看出,這是一首描繪離愁別恨的宋詞作品。宋詞當中的婉約詞占據主流。而在婉約詞的主題表達之中,離愁別恨相關內容又占了很大一部分。
相比唐詩中洋溢的積極的情懷,宋詞當中的主人公表現得更為婉約,更為纏綿。就拿這首宋詞來說,一開始就展現出了哀怨的情感。“滿斟綠醑留君住。莫匆匆歸去”,斟滿淡綠色的美酒,請您能夠多住幾日,不要就這樣匆匆的離去。這種情意的纏綿表達,在宋詞的離別詞當中非常常見。總感覺有幾分陽氣不足,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宋詞的細膩美感。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這個詞人的獨創也是給蘇軾帶來靈感的精彩詩句。如果把春色分為三分,那么其中兩分都是離愁別恨之苦,而另外一份又因為春雨,帶來了幾分凄風苦雨。宋詞的意境世界就是如此:春天美麗的景色,充滿勃勃的生機,理應表現出欣喜、蓬勃向上的一面,但是在他們的眼中就變成了兩份愁,一分風雨。
哪怕是到了蘇軾的筆下也是如此,“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所創造的獨特意境,不也是充滿凄涼之苦嗎?但是到了下片,詞人又故作振作。“花開花謝、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光陰如水的世界的花朵,花開花謝,年年都能看得到,離別之愁又能有多少呢?什么時候是個盡頭呢?
既然是生活在這個苦澀的世界當中,我們何不苦中作樂呢?至于那些傷感的事情,我們都不要再說了。造化弄人,誰也不知道未來會走向哪里。“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明年牡丹花盛開的時候。不知我們會在那里相逢。
也就是說,詞人的心中依然滿懷著對于相聚的渴望,但是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性,雖然此時的傷悲無法避免,但又有誰能夠說未來的生活一定就是傷悲始終伴隨呢?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就沖這三個字能夠給蘇軾帶來靈感,這首詩詞依然值得今天的我們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