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語段”是今年高考語言文字運用板塊考查的“寵兒”。
該板塊要求把一句話中的主要內容和重要信息提取出來,在用簡約的文字準確無誤地概括出來。壓縮的關鍵是分清主次,辨明輕重,既要全面概括,又不能遺漏重要信息。這種題型能在很大程度上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概括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具有較好的區分度。
下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就是把概念所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揭示出來。表達一般用“被定義概念”=“種差”+“鄰近的屬概念”的形式
下定義時,軸線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個比種概念大一級的概念,及鄰近屬概念。鄰近屬概念的出現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隱含在所給材料中,要同學們自己去提取或者歸納;一種供提取的材料中沒有現成的屬概念,需要同學們根據材料的內容自己確定。
就是尋找那些屬于被定義者的信息點。要注意有些種差是由多個屬性組成復雜的屬性,這些屬性提取時一個也不能少,否則會造成定義不嚴密。
整合成單句就是將被定義者、種差、屬概念,用“是”“叫”等一類詞聯結起來,是指符合“被定義概念=種差+鄰近的屬概念”的公式。要注意這些屬性組成的種差作為多項定語的排列規律,確定陳述語序,合理排序。確定陳述語序時,一定要仔細分析所給種差的材料,尋找其中的陳述線索,確定是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還是邏輯順序。
關鍵詞原指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緊要的詞語,一般放置在文段的前面,讓讀者了解文段的基本內容。后出現在網絡搜索中,指人們輸入搜索框中的文字。提取關鍵詞,考查的是考生概括思想內容、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話題中往往含有關鍵詞。
1、總分語段——關鍵詞在總說段中。
2、遞進式語段——關鍵詞在最后的層次中。
3、轉折式語段——關鍵詞在轉折段中。
4、并列式語段——關鍵詞在多個層次中。
注:在分析語段結構后,可先概括出關鍵詞所在語段的大意,再根據段意去提取關鍵詞。
概括主要內容是壓縮語段題中較常見的一種,解答這種題型一般既要理清文段的結構和思路,又要概括出各層次大意。從設題材料的角度看,大體可分為三類:說明類、議論類和描寫類。
高考主要考查對說明類、議論類語段的壓縮。
說明類語段往往層次清晰,結構分明。因此,在壓縮語段時為確保全面,不遺漏要點,要運用“層次切分法”。
給語段劃分層次——提煉各層次要點——比較整理概括——查看驗證是否準確
①、中心句
②、過渡句
③、提示性語句,如“首先”“其次”“再次”等。
對于描寫類語段的壓縮,首先要弄清描寫的對象,然后運用“舍偏取正法”從句法和語法兩個角度對語法進行分析,保留一些關鍵性的句子或詞語,舍棄一些修飾、限制或補充性的句子或詞語。對于協警的語段,可舍棄表示時令、方位、地點的狀語和描繪事物的定語等。
就表達方式而言,記敘類語段屬于以記事為主的記敘文,記敘的要素主要指時間、地點、人物(包括對象、身份等)和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文中的中心事件是指主干,其他是枝葉,抓住了這些要素就等于抓住了文段的主要內容。
新聞類語段的壓縮一般包括擬寫一句話新聞、新聞標題、新聞導語,概括新聞主要內容或信息要點等題型。
通常要求寫一行標題(即主標題),往往不需要時間(時效性的除外),只要求兩個必備要素——人物和事件。
往往用主謂句或對偶句形式來表達;可直接表明主題,有時也可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擬題一般要求題文一致、一語破的、簡潔明快、旗幟鮮明和生動活潑,注意采用適當的修辭手法。
提取新聞中的主要信息,捕捉新聞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原因),一般以人物、時間為主要新聞點,兩者構成主謂句。
導語一般在新聞的開頭,是新聞的綱領和中心,要將新聞的時間、地點、人物、時間等概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