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財管公式記憶技巧

Day1

1、項目投資回收流動資金不要遺漏

2、計算債券成本時,一定要記得所得稅,利息要乘(1-稅率)折現

3、等比例投資才可以用簡易辦法(+1,-1),否則,老實地按公式計算

4、應收帳款決策:資金利息計算時一定要記得乘變動成本率,而且別忘了現金折扣的計算,要全面把握

5、股票價值公式:股利*(1+增長率)/(股權成本-增長率),有時會和算股權成本的公式混淆

6、連環替代的順序:計劃與完成,上年比今年

7、插補法的簡單算法是,一定要擺正順序后才行

8、權益凈利率:其中權益要用平均數

9、一次還本付息的含義,其實是包含前面所有的利息的,而且注意計息規則一致的規定

10、回購股票,股票會少,可轉換債券轉換,股票會多

11、預期報酬率,必要報酬率

12、判斷決策標準時,要注意決策人的角度,是贊成那一方的,那一方的觀點的指標是好是壞

13、有建設期的,要注意折現期延長

14、時刻要清醒:實體還是股權流量,低級錯誤,用實體流量除普通股數

15、融資租賃流量計算折舊的基數=應付租金*期數

16、計算可持續增長率的資產周轉率是期末資產計算的周轉率,而不是平均資產數

17、資本公積,盈余公積,不要混淆了用途,常識性的東西,亂了套

18、上升5個百分點≠增加5個百分點

19、息前稅后利潤≠息稅前利潤,千萬要看清楚,想清楚

20、計算投資權重時,不是以股份數計算的,要用價值計算

Day2

21、籌資很難(≠不可能)取得正的凈現值

22、經營性現金流出,不包括資本支出,概念性東西

23、債券收益不考慮稅,資金成本要考慮

24只要是平價發行,到期收益率和票面利率一定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不管半年一付息還是一年一付息,哪怕一天一付息,到期收益率和票面利率也是相同的。

25、固定資產更新改造時,算折舊是用稅法規定來算。折舊抵稅的年限按孰短法。

26、轉換比率是每張可轉換債券能夠轉換的普通股股數(PS:不是錢數)

27、每股盈余是用加權平均股數計算,而每股股利是全部股數

28、依靠股利維持生活的股東,往往要求公司支付穩定的股利(而不是較高的)

29、企業的價值在于它能給所有者帶來未來報酬,包括獲得股利和出售其股權換取現金(PS:不是獲得的收益)

30、零息債券沒有標明利息計算規則,通常采用按年計息的復利計算規則

31、資本市場線斜率=(風險組合期望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組合標準離差-無風險標準離差)

32、證券市場線斜率=(平均股票的要求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1-0)

33、注意經營成本就是付現成本,而營業成本是指總成本

34、★計算權益凈利率時,資產周轉率的資產用平均數,權益乘數也是用平均數,切記!否則,算出來的權益凈利率是錯誤的。

35、★但是,算可持續增長率的資產周轉率的資產用期末數。權益乘數也是用期末數。

36、超常增長的資產周轉率用上年數算。

37、融資租賃期初支付租金時,現金流量中折舊抵稅會向后移一期,即期末抵稅。

38、增長率一定要睜大眼睛細看,增長率一錯,其余全錯。如2006-2007年增長20%,2008年以后增10%。

39、穩健籌資政策:臨時性流動資產>臨時性流動負債

40、激進籌資政策:臨時性流動資產<臨時性流動負債,這兩個一到考試就會昏的,記

Day3

41、債券估價時,要靈活一點,可以÷(1+6%*21/12)這樣的換算成月來折現的

另外,要看清楚題目要求,是算價值還是必要報酬率

42、金融市場按交易對象的分類包括國債市場等5個

43、管理層決策時可以不考慮股東的意思

44、現金成本管理模式考慮: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這個記住)

現金存貨模式:機會成本、交易成本。

45、總投資=營業流動資產增加+資本支出

資本支出=長期資產凈值變動+折舊攤銷-無息長期負債的增加(更正,謝謝綠茶)

投資資本=有息負債+所有者權益

凈投資=有息負債增加+所有者權益增加

46、千萬記住:投資資本≠營業流動資產+資本支出

47、組合的必要報酬率計算:Q*風險報酬率+(1-Q)無風險報酬率

標準差:Q*風險資產標準差

48、方差,標準差(開平方)

49、算組合的相關系數步驟:

A.算協方差

B.相關系數=協方差/標準差之積

C.組合標準差

50、證券市場線測度的是系統風險

51、敏感因素與利潤線的夾角越小,敏感度越高

52、(P/A,I,N)=[1-(P/S,I,N)]÷I

53、如果甲乙項目年限不同,凈現值的對比也要用平均年凈現值比較

54、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與每股收益一樣,分母股數用加權平均數

55、標準成本帳務處理中,只有“產成品,原材料,生產成本”用標準成本登記,固定制造費用科目只是過渡科目而已

56、增長為≠增長了≠增長

57、大量分期付款≠大量分期收款

58、賒購≠賒銷

59、股票上市公司的股本3000萬就可以

60、資本市場有效原則是金融資產的市場價格(≠市場價值)完全及時調整

Day4

61、普通股股票不一定流動性強

62、銷售預測以長期市場預測和生產能力為基礎編制

63、成本預算、現金預算是相關預算的匯總

64、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是所有預算的綜合

65、保持第二年收益水平≠保持第二年的收益增長率水平

66、應收款凈額≠應收款余額,看清楚

67、算營業現金流量時要分外小心,計算容易出錯

68、投資資本回報率:用息前稅后利潤÷期初投資資本計算

69、每股收益可以用于不同公司,不同時期企業比較

70、特別注意題目中給出的稅率,別混淆了

71、各年增長率要區分清楚

72、相對價值的分子上是股利支付率,不是留存收益率,昏了我的頭

73、借款支付設備期初支付時,第一期期初現金流出沒有折舊和利息,折舊計提期后延長一年,利息支付的期數少一年,即與支付本金同時結束。一定要注意現金流的時點。

74、借款支付設備時,計算每年支付的借款本息的年金現值系數的i用借款利率,計算稅后現金流出現值的折現系數用投資人要求的必要報酬率。

75、借款的折舊基數是借款金額,融資租賃的折舊基數是每年的租金*年數+手續費

76、借款中可以抵稅的是折舊和借款利息,融資租賃可以抵稅的是手續費、折舊,經營租賃可以抵稅的是每期支付的租金。

77、掌握財管習慣性的表述至關重要,如05年計算題中“平均風險收益率”≠“風險報酬率”;現金折扣是價格折扣(05年其中一判斷)

78、很多陷阱:息前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是計算項目投資的凈利潤。還有,類比計算β時,要熟練習,產權比例與權益乘數太容易混淆了;

79、另外給你產權比例,算加權資本成本時,千萬要小心這個陷阱,如產權比例是2/5,計算債務比例是2/7,權益比例是5/7(非常重要)

80、防:第10章(與第3章預算結合),第2章綜合題;第6章關于應收款與存貨短期決策的計算題,第3章,第4章,第9章,第13章,第5章,第7章計算題。

Day5

81、注會的考試很多內容是帶有一點腦筋急轉彎的色彩,考我們清醒,考我們明白。如果平時不加鍛煉,上了考場再去想理清錯綜復雜的關系或者措辭,晚了。舉例說:它考你表述不是正確的是哪個?或者不是錯誤的是哪個?你還很模糊,很不清醒可就麻煩了,哪里有時間細細琢磨?我的總結是:哪怕用半個或者一個小時現在一定要想明白其中的關系和奧妙。

82、還有一些題目設置的陷阱是要注意的,前半部分是對的,后面結論也是對的,中間的條件不對,不認真看完題目就做出判斷,害人非淺啊!

83、股利保障倍數≠現金股利保障倍數

84、融資租賃\貸款決策時涉及到的修理費、節約的成本等都屬于不相關因素,但是如果單項決策時要考慮了

85、長期資產增加=長期資產凈值增加+折舊攤銷,看瞎了眼,計算一錯皆錯

86、提問中某一小問中多問之間是有關聯的,籌資無差別點分子上是×(1-稅率),不是×稅率,傻了

87、本量利分析中:固定成本不包括利息

88、產量基礎成本計算:可以產量、人工工時、工資算,會夸大高產量的成本,縮小低產量的成本,導致決策失誤。作業,更精確。他們都是只分配制造費用而已

89、信號傳遞原則是自利原則的延伸;

90、引導原則是信號傳遞原則的運用

91、總杠桿系數=邊際貢獻÷稅前利潤

92、注意題目中:本期市盈率≠內在市盈率

93、相對價值估價時,乘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每股收入,居然昏了

94、借款限制融資規模目的就2個

95、加速條款的目的:促使盡快轉股,降低利率風險,而不是為擴大權益籌資

96、利用舊設備,到底折舊怎么辦??夢想和輕松矛盾(有知道的幫忙解答)

97、可轉換債券發行、回購、轉股價格符合法律的幾個條件,今年要記,70%,40%的計算都是用籌資后的數算

98、經濟利潤=稅后利潤-股權資本成本=息前稅后利潤-全部資本成本

99、股權現金流量=稅后利潤-(凈投資-有息負債凈增加)

100、稅后利息=利息×(1-稅率),而不是×稅率,傻了

Day6

101、加權平均成本出現非整數也不要奇怪

102、彈性預算理論上是已業務量為主的預算,實務上多用于成本、利潤預算,適用于業務量不可預測時的預算

103、分項結轉是逐步結轉的一個分支

104、部門邊際貢獻≠可控邊際貢獻

105、涉及到貸款分期償還時,利息抵稅要考慮的,

106、而且分期等額償還本金≠分期等額償還本金和利息

107、資產凈利率不變并不意味著經營政策不變,即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不變

108、資本凈支出=資本支出-折舊攤銷

109、組合:相關系數越小,相同標準差,預期利潤率越大

相關系數越小,相同預期利潤率,標準差越小

110、資金需要總量,資金需要增量,外部融資額

111、籌資以后算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時,記得用最新的資金占用比例

112、盈余公積轉補虧后不能低于轉前的注冊資本25%

113、現金流量調整法:用無風險利率折現,不包括非系統風險,也不包括系統風險。而且,投資者愿意冒險,風險系數會大;項目風險越大,風險系數會小

114、超常增長按這個思路處理:A基期銷售額×(超常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超常增長的銷售額B超常增長所需的資產=超常增長的銷售額/資產周轉率C用超常增長的銷售額×銷售凈利率×留存率=權益資金增加額D計算負債籌資所需資金(B—C)

115、計算項目的投資收益率,其中收益是指新增的收益

116、凈資產收益率中的凈資產用平均數

117、營運資金不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之類,傻

118、配合型、激進型籌資政策,臨時性流動資產都是由臨時性流動負債提供的資金。

119、商業信用如果沒有現金折扣,或者放棄現金折扣,商業信用就沒有成本。

120、預期收益率不同,標準差不能夠比較,用相關系數比較總風險;B系數衡量系統風險。

Day7

121、資產周轉率不能夠低于2次,也不會高于3次,這句話在決策時有用的

122、成本還原:涉及到3個部門,中間的那個還原,記得材料要分離出來,按4個要素分,然后只對半成品的那一個進行成本還原。其中,其他材料在第三個工序時,要算出來歸集的

123、有時稅率的錯誤,33%而不是30%

124、雙方交易原則承認市場信息的非對稱性

125、對年限不同的的項目,凈現值的對比有3種方法:A年平均凈現值B折算成6年,折算成3年,其中,利用這樣的公式÷(P/A,I,6)×(P/A,I,3)

126、股票籌資與債券籌資的優缺點分析,文字型的表述。。。。

127、正常標準成本(預計價格),對應理想

128、現行標準成本(適用期價格),對應基本

129、加權平均資本不變,結構不變,所以推出,個別資本成本不變

130、平行結轉分步法,第二步廣義半成品不包括第一步的半產品

131、經營現金流量和營業現金流量的區別

132、項目投資,企業投資都會給投資主體帶來現金流量

133、標準成本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用標準成本記帳的含義的真正理解,投產量,產成品,期末半成品都是按標準成本記錄

134、樣本標準差的運用

135、分析財務指標的文字表達

136、股利增長穩定的最適合用固定股利增長率的政策

137、逐步分項結轉法和平行結轉法,都不能反映上一步驟的半成品資料,都可以反映本步驟的成本費用

138、RM幾種表述:平均風險股票要求的收益率,等風險投資的必要報酬率市場組合的預期報酬率平均風險股票的必要收益率市場平均風險資產的收益率市場組合要求的收益率市場股票要求的收益率

RM-RF的幾種表述:市場風險溢價股票的風險附加率風險價格市場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醉斜率證券市場線的斜率

139、計算平息債券的到期收益率時一定要看清題有的要求是讓計算名義到期收益率還是實際到期收益率,要小心

140、經營現金流量公式的選擇:

當已知總成本和非付現成本時適用:稅后凈利+折舊

當已知付現成本和折舊時適用:稅后收入-稅后付現成本+折舊抵稅

Day8

141、第四章分清付現成本非付現成本以及是否包括折舊:

每年發生固定成本(含制造費用經營費用管理費用)-----表示包括折舊

人工費水電費用房租費等(不含設備折舊攤銷費)----付現成本

142、計算后續期經濟利潤現值時,一定要分清第一階段的資本成本和第二階段的資本成本,別代錯了

143、總杠桿系數是銷售額增長引起每股收益的增長的幅度,等于基期限邊際貢獻與基期稅前利潤之比,表達邊際貢獻與稅前盈余的比率

144、產品成本預算是生產預算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和固定制造費用

145、適中的持有政策下,一般企業不進行短期有價證券投資

146、按賣方提供的信用條件,買方利用信用籌資,不需付出機會成本的情況有:賣方不提供現金折扣和買方享有現金折扣、

147、計算財務杠桿和經營杠桿時注意

全部固定成本和費用=====表示含利息

生產性固定成本=====不含利息

固定成本和費用(包括營業費用和管理費用—-----不包括利息

固定的經營成本------不包括利息

148、計算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時,增加投資前的原來的利息別丟了,增資后如果利息率有變化的也要注意別弄錯了

149、只要是平價發行,到期收益率和票面利率一定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不管半年一付息還是一年一付息,哪怕一天一付息,到期收益率和票面利率也是相同的。

150、固定資產更新改造時,算折舊是用稅法規定來算。折舊抵稅的年限按孰短法。

151、轉換比率是每張可轉換債券能夠轉換的普通股股數(PS:不是錢數)

152、每股盈余是用加權平均股數計算,而每股股利是全部股數

153、依靠股利維持生活的股東,往往要求公司支付穩定的股利(而不是較高的)

154、企業的價值在于它能給所有者帶來未來報酬,包括獲得股利和出售其股權換取現金(PS:不是獲得的收益)

155、零息債券沒有標明利息計算規則,通常采用按年計息的復利計算規則

156、資本市場線斜率=(風險組合期望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組合標準離差-無風險標準離差)

157、證券市場線斜率=(平均股票的要求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1-0)

158、注意經營成本就是付現成本,而營業成本是指總成本

159、超常增長按這個思路處理:A基期銷售額×(超常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超常增長的銷售額B超常增長所需的資產=超常增長的銷售額/資產周轉率C用超常增長的銷售額×銷售凈利率×留存率=權益資金增加額D計算負債籌資所需資金(B—C)

160、計算項目的投資收益率,其中收益是指新增的收益

Day9

161、凈資產收益率中的凈資產用平均數

162、營運資金不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之類,傻

163、配合型、激進型籌資政策,臨時性流動資產都是由臨時性流動負債提供的資金。劃個圖,搞明白,昏S

164、商業信用如果沒有現金折扣,或者放棄現金折扣,商業信用就沒有成本。

165、預期收益率不同,標準差不能夠比較,用相關系數比較總風險;B系數衡量系統風險。

166、資產周轉率不能夠低于2次,也不會高于3次,這句話在決策時有用的

167、成本還原:涉及到3個部門,中間的那個還原,記得材料要分離出來,按4個要素分,然后只對半成品的那一個進行成本還原。其中,其他材料在第三個工序時,要算出來歸集的

168、有時稅率的錯誤,33%而不是30%

169、雙方交易原則承認市場信息的非對稱性

170、對年限不同的的項目,凈現值的對比有3種方法:A年平均凈現值B折算成6年,折算成3年,其中,利用這樣的公式÷(P/A,I,6)×(P/A,I,3)

171、股票籌資與債券籌資的優缺點分析,文字型的表述。。。。

172、正常標準成本(預計價格),對應理想

173、現行標準成本(適用期價格),對應基本

174、加權平均資本不變,結構不變,所以推出,個別資本成本不變

175、平行結轉分步法,第二步廣義半成品不包括第一步的半產品

176、經營現金流量和營業現金流量的區別

177、項目投資,企業投資都會給投資主體帶來現金流量

178、標準成本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用標準成本記帳的含義的真正理解,投產量,產成品,期末半成品都是按標準成本記錄

179、樣本標準差的運用

180、分析財務指標的文字表達

181、股利增長穩定的最適合用固定股利增長率的政策

182、逐步分項結轉法和平行結轉法,都不能反映上一步驟的半成品資料,都可以反映本步驟的成本費用

Day10

183、問:市場利率的決定因素有哪些?無風險利率是否包括通貨膨脹溢價?

答:以債券為例,市場利率的決定因素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票面利率=無風險真實利率+通貨膨脹溢價+違約風險溢價+流動性溢價+期限風險溢價

(1)無風險真實利率

無風險真實利率是指無風險證券在預期通貨膨脹為零時的利率。它有時被稱為“純粹利率”。

無風險真實利率的決定因素主要有兩個:

一個因素是借款人對于實物投資回報率的預期,它決定了借款人為借入資金而愿意支付利息的上限。例如,借款人對實物投資回報率預期為10%,扣除各種風險溢價6%,則他們借入資金愿意支付的利息上限為4%。如果預期回報率下降為8%,扣除各種風險溢價6%,則他們借入資金愿意支付的利息上限為2%。對于未來投資回報的不同預期,決定了借款人愿意支付的不同利率水平的上限。

另一個因素是儲蓄人對當前和未來消費的偏好,它決定了愿意出借資金的數量。儲蓄人出借資金的目的是放棄當前的消費,換取未來更多的消費。例如,有的人更看重當前的消費,只有大于4%的回報,他們才愿意出借資金。另外一些人更看重未來的消費,只要有2%的回報,他們就愿意借出資金。儲蓄人對消費的時間偏好決定了他們愿意遞延多少消費,進而決定了在不同利率水平下他們愿意出借的資金數量。

出借人和儲蓄人之間的資金供求關系,決定了現實的無風險真實利率水平和借貸規模。無風險真實利率不是固定不變的,并且很難測定。多數專家認為它在1%-5%之間。如果通貨膨脹為零,短期國債可以近似看成是無風險真實利率。這個利率反映放棄當前消費的回報,回報金額的多少與遞延消費的時間長短相聯系,因此稱為貨幣的“時間價值”。

(2)通貨膨脹溢價

通貨膨脹溢價,是指證券存續期間預期的平均通貨膨脹率。

預期通貨膨脹率與當前的通貨膨脹率不一定相等。例如,國家統計局發布最近的通貨膨脹率為2%,目前發行的一年期國債利率為5%,則當前的無風險真實利率為5%-2%=3%,稱為“當前真實利率”。在財務領域里,除非特別指明“通貨膨脹率”,均指“預期的通貨膨脹率”。財務領域的“真實利率”是根據預期通貨膨脹率計算的。例如,預期未來一年通貨膨脹率為4%,則上述債券的“真實利率”為5%-4%=1%。

無風險真實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稱為“無風險名義利率”,并簡稱“無風險利率”。

無風險(名義)利率=無風險真實利率+通貨膨脹溢價

通常,人們在說“無風險利率”時,如果前面沒有“真實”作定語,則是指“無風險名義利率”。這種習慣的形成,是因為人們可以觀察到的現實中的利率,都是含有通貨膨脹溢價的。本書中經常使用的“無風險利率”,通常就是指無風險名義利率,即包含了通貨膨脹溢價。而對于排除了風險和通貨膨脹的利率,應稱“無風險真實利率”,簡稱“真實利率”或“純粹利率”。

(3)違約風險溢價

違約風險,是指債券發行者在到期時不能按約定足額支付本金或利息的風險。國債沒有違約風險,違約風險溢價為零;對于公司債來說,公司評級越高,違約風險溢價越低。

如果一個公司債,其持續期限、流動性及其他計息規則與某一國債相同,兩者利率差就是該公司債的違約風險溢價。

(4)流動性溢價

流動性風險,是指債券不能在短期內以合理價格變現的風險。國債的流動性好,流動性溢價很低;小公司發行的債券流動性較差,流動性溢價相對較高。

流動性溢價很難準確計量。觀察違約風險、期限風險均相同的債券,它們之間會有2%到4%的利率差,可以大體反映流動性風險溢價的一般水平。

(5)期限風險溢價

期限風險,是指在債券持續期內該債券價格下跌的風險,也被稱為“利率風險”。

長期國債和短期國債都可以看成是沒有違約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證券,而長期國債的利率通常會高于短期國債。如果說短期國債利率是無風險利率(包括純粹利率和通貨膨脹溢價),長期國債高出的利率差額就是期限風險。長期國債的價格,在利率上升時會下跌,利率下降時會下降。任何長期債券都有利率變動造成的風險。

人們都承認期限風險會引起長期債券利率的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很難準確計量。所發行的債券期限越長,期限風險越大;在預期利率穩定時,期限風險溢價較小;預期利率不穩定時,期限風險溢價較大。專家認為,在預期利率比較穩定時30年國債期限風險溢價在1%-2%之間。

184、問:教材第44頁“應收賬款周轉率”計算公式應該明確“應收賬款”究竟是否扣除壞賬準備。

答:財務比率的計算,除了每股收益之外,都沒有法定的或權威機構制定的標準。如何設計某一特定財務比率的計算方法,是報表分析人自己的事情。報表分析人根據財務分析的原理,結合自己的分析目的和分析深度,自行確定財務比率的具體計算方法。因此,教材不能說“扣除減值準備”是錯的,或是唯一正確。只要符合分析原理,能夠滿足分析目的,都是可以的。

問題在于考生面對考試,更關心的是“如何作答才算正確”,因此希望教材對所有問題都只給出唯一的、明確的回答。這種要求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合理的。但是,對于沒有法規做基礎的財務學科,要想把充滿多樣性的世界都變成“yes”和“no”,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具體到“應收賬款周轉率”的計算,一般說來最簡單的辦法是直接選取財務報表的數據來計算。無論財務報表列報的數據是“已減值”或“未減值”的都直接計算。目前我國現行財務報表列示的存貨、應收賬款、固定資產、長期投資等都是已經提取過減值準備的“凈額”,那么就直接按此計算。這樣做的好處是:(1)計算簡單;(2)便于行業比較,發布的行業平均數通常都不作調整;(3)如果調整應收賬款(加回減值準備),有關的“利潤”等數據也應相應調整,不勝其煩。如果只調整應收賬款,不調整與“減值準備”有關的其他項目,整個分析體系的數據就會相互脫節,無法銜接。因此,教材選擇直接使用財務報表上數據計算。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采用“未提減值準備”的數據計算是錯的。從周轉率的含義看,它反映“一元資產創造的收入”。大量的資產減值可以提高周轉率,但不會增加它所“創造的收入”。因此“用未提減值準備”的數據計算周轉率是有道理的。這樣一來,無論教材如何處理,都有人說“你錯了”。如果兩種方法都介紹,又會有人說:“到底哪個對?”、“我考試怎么辦?”。

綜上,我們可以這樣解決考試問題:教材中沒有要求調整的,就是“考試不要求調整”。教材中沒說的,不意味就是錯的,但意味著不考。教材介紹的方法不是完美的,也是有缺陷的。

185、問:教材中出現過4個“資本成本”的定義,互相矛盾,到底哪個是正確的?

答:一般說來,資本結構是指公司資本來源的組合比例。

(1)反映資本結構的比率有4種:負債比率(負債/資產)、凈值比率(權益/資產)、產權比率(負債/權益)和權益乘數(資產/權益)。它們可以互相換算,因此反映的經濟事實是一樣的,即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比例關系。

(2)資金來源范圍的選擇(主要是“負債”范圍的選擇)包括4種:

全部資金來源的結構比率=全部負債/所有者權益

有償資本來源的結構比率=有息負債/所有者權益

長期資本來源的結構比率=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

長期有償資本的結構比率=長期有息負債/所有者權益

這4種資本結構比率有不同含義,反映不同范圍資金來源的比例關系,分別有不同的用途。不能說哪個正確,哪個錯誤。此外,計量屬性也有賬面價值和市場價值兩種選擇,按市場價值計算的資本結構比率主要用于“有償資本結構”和“長期有償資本結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第四章 資本成本
折現率的定義及確定方式
一個關鍵性指標即可科學判斷股票安全邊際
2019年度注冊會計師考試備考答疑《財務成本管理》:資本成本
2019年注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章節練習 第四章 資本成本
每日一讀 | 財管重難點解析(2)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珲春市| 谢通门县| 桐乡市| 兴国县| 穆棱市| 屯门区| 安顺市| 淮安市| 漾濞| 东宁县| 黔江区| 北辰区| 崇仁县| 华宁县| 元氏县| 界首市| 惠东县| 新晃| 昭通市| 龙里县| 鸡泽县| 金门县| 剑川县| 简阳市| 肃南| 涿鹿县| 文成县| 曲沃县| 肥西县| 西峡县| 自治县| 苗栗市| 肃宁县| 苍南县| 佛学| 太仆寺旗| 姚安县| 蕉岭县| 长兴县| 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