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怎樣提升自己的幸福度
王 莉
幾個月前,為了某一本書稿的撰寫,我做過一次小規模的《關于班主任幸福度》的問卷調查。調查本著真實、務實的原則,在我人際交往范圍所及的安陽市七中、師院附中、北曲溝小學等八所學校進行,我邀請了60位班主任,其中有小學有初中,有城市學校,也有農村學校,包括不同年級和不同年齡段的班主任,就“做班主任,你感覺幸福嗎?”和“你認為班主任缺少幸福感的原因是什么?”兩個問題進行了調查,共收回52份問卷。
這雖不是官方的正式調查,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其代表性。
現將問卷答案的統計結果列表如下:
關于班主任幸福度問卷調查結果匯總
問題一: 做班主任,你感覺幸福嗎? | 收回試卷數 | 調查結果 | 人數 | 百分比 |
52份 | 1、幸福 | 8人 | 15.38% | |
2、喜憂參半,累并快樂著 | 16人 | 30.76% | ||
3、偶爾有幸福感 | 18人 | 34.61% | ||
4、不幸福 | 6人 | 11.53% | ||
5、很不幸福 | 4人 | 7.69% | ||
問題二: 你認為班主任缺少幸福感的原因是什么? | 52份 | 1、累!工作繁忙、瑣碎。 | 34人 | 65.38% |
2、責任重,心理緊張。戴著鐐銬跳舞。 | 29人 | 55.77% | ||
3、報酬低、收入少。心靈和體力上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肯定和回報。 | 25人 | 48.08% | ||
4、愧對家庭和孩子,時間和心思都用在了學生身上,在學生和孩子之間顧此失彼。 | 18人 | 34.62% | ||
5、學校評價產生的壓力大。以成績考核班主任的工作給班主任造成很大的壓力和負擔。 | 18人 | 34.62% | ||
6、內心悲涼、精神痛苦。班主任的作用在弱化,教育學生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學生不喜歡、不理解、不尊重老師。 | 16人 | 30.77% | ||
7、忙于繁瑣的事務性工作,影響學科教學的研究,管理能力上得不到鍛煉,專業發展更是無從談起。看不到前途。 | 13人 | 25% | ||
8、工作無助,缺少學校其他部門的配合和支持,所做的工作得不到領導的肯定和鼓舞。家長對年輕班主任不信任、不支持。 | 9人 | 17.31% |
面對調查結果,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我國廣大的中小學中,班主任的幸福指數不高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但是,我們依然每天都面帶笑容、精神抖擻地行走在校園,承擔著為祖國培育幼苗的使命,這就是責任吧?必須承認:這是一種無私的職業,這是一個高尚的群體!
幸福是什么?
專家說,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
這告訴我們:幸福是一種心情。
韓寒說,幸福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房里的笑聲有多甜;幸福不是你能開多豪華的車,而是你開著車能平安到家;幸福不是愛人多漂亮,而是愛人的笑容多燦爛;幸福不是在成功時喝彩多熱烈,而是失意時會不會有個聲音對你說——朋友別倒下……
這告訴我們:幸福是來自于精神層面的愉悅和滿足。
范偉說,幸福就是我餓了,看別人手里拿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別人穿了一件厚棉襖,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這告訴我們:幸福是相對的,來自于比較。
那么,作為中小學班主任,該怎樣提升自己的幸福度呢?
一、提升境界,學會感受精神層面的幸福
百度上說:幸福的多少,來自有幸福感之事件的多少;幸福的大小,來自所做有幸福感之事的大小;幸福的長短,來自有幸福感之事持續時間的長短;幸福的深淺,來自該事在你心中地位的深淺。
我的理解是:幸福也分境界,教師追求的應該是精神層面的、深層的、持久的幸福感。要享受幸福,需要我們學會關注自己的內心,提升自己的境界。
1.享受學生成長過程的快樂
在問卷調查中,有15.38%的班主任明確表示有幸福感,這種幸福感多數來自學生成長過程的快樂。
我們學校的付曉老師在問卷中寫道:“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但同時也是有創造性的。如果把這項工作看成是自己創造的奇跡,轉變學生錯誤的觀念,同時與學生一起實現一個又一個夢想,那么,每天的班務是多么有樂趣、有挑戰的事情啊!”
張莉老師也寫道:“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傳遞給學生,從而去影響他們,看著學生在自己的精心指導下慢慢地成長、成熟,自己心里有說不出的快樂!”
安陽師院附中的王志國老師寫道:“陪伴學生學習,與學生一同成長很快樂!很幸福!”
人生的得失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人生的價值也不是由權力和地位來決定的。在這個世界,有人需要你,你就是有價值的!因為你的盡心工作而對別人產生益處,益處越大,受益人越多,你的人生價值就越大,這是個很樸素的標準。那么,對照一下,在學生成長成熟的過程中,最受益于誰?哪一步提升沒有老師的辛勤耕耘、春風化雨?
2.享受職業的純凈和年輕
教師行走在校園,耕耘在講臺,每天圍著學生轉。生活是單一的,交際圈是狹窄的,到社會上甚至顯得刻板和呆傻。但我們的工作無需爾虞我詐、無需陪酒獻媚、無需曲意奉承。只要我上好課,管好班,我就活得自自在在、坦坦蕩蕩。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本真,不需要委屈心靈的執著。
能守護這樣的單純和寧靜,就是一種富有。
我曾經深有感觸地寫過一篇散文叫《拾回生命的翠綠》,感慨一個40多歲的人,因了這個職業,可以保持自己心底的單純不被污染,可以保持熱愛生活的激情不被磨滅,49歲生命的顏色依然翠綠!
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天真無邪的孩子。他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自然真實;他們打打鬧鬧、說說笑笑,充滿活力;他們上課會爭吵,下課會唱歌,春天會去看花開,冬天會去打雪仗,永遠不疲倦,永遠興致高。你在他們中間,怎能不被感染?
能擁有這樣的激情與年輕,就是一種幸福。
所以,在這個紛紛擾擾的社會,看到昔日同學商場馳騁,不必心生羨慕;聽說幼時舊友官場得意,也不必暗自嫉妒。別人光鮮和輝煌的背后,還有排擠和傾軋的無情,欺騙和虛偽的黑暗,只是你沒有體驗過而已。
而教師,從事著陽光下最神圣最無私的職業,難道還不夠幸福?
3.享受付出后的尊重與感恩
應該說,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苦與樂。但我自私一點兒說,不是所有的職業都能被人尊重,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有人感恩。
教師最高的價值是培育人的精神,目睹學生的成長與成熟。這里不僅僅有知識的傳授,更有心靈的澆灌、人生觀的指導,這是教師價值觀的傳承,甚至是教師生命的一種延續。
教師最大的幸福是收獲那么多學生的真情,這種真情融合著喜歡、佩服、感激、關心、理解、感恩。你做教師時間越久,你會發現師生情的內涵越深。
教師是個回報滯后的職業,有時要等到學生畢業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后,他才幡然醒悟、感慨萬千,他會攜妻帶子、千里迢迢來表達他的感激與感動。所以,有些年輕班主任只感到眼前的疲累,看不到久遠的回饋。
我在拙作《扶年輕班主任上馬》的前言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教師走在校園,沒有追捧盡是尊重;教師的生活中,沒有恭維只有感恩!追捧會隨著你權利的消失而消失,恭維會隨著你地位的變化而變化,而尊重和感恩則會愈老愈醇!——于是,在我心中,教師是個美麗而幸福的職業!”
二、改變心態,學會讓心靈釋然
心態決定一切。幸福與否常常決定于你的內心感受。
同樣一件事,由于思維方式不一樣,結局會大不相同。善于辯證地、超然地、達觀地看問題的人,不論遇到什么壞事、難事或挫折,心里總會充滿陽光,始終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快樂的心情;相反,習慣以消極、幽怨的思維方法看問題的人,遇事往往好鉆“牛角尖”,解脫不出來,結果自尋出無盡的煩惱和不快,到頭來只能為自己編織痛苦的人生。
1.常換位,不做哭婆婆
在學校,有許多“哭婆婆”式的班主任,幾乎整天生活在怨言中——怨學生差,怨家長刁,怨領導不公平,怨任課老師不負責任,怨班干部人才太少,怨教導處隨意調課,怨學校開會太多,怨班費太少,怨配發的笤帚質量太差……,應怨盡怨,無所不怨。
沒有誰那么幸運,總能碰到好學生,哪一個班都有差生;你的任課老師中有一個不負責任的,也許其他班的任課老師中有兩三個都不負責任呢……
有一句話說“重要的不是起一把好牌,而是把起到手的牌打好!”
常做換位思考,會讓自己心態改變許多。聽聽下面的兩組話,是不是很矛盾?
任課老師說:“最不喜歡只顧自己學科,不管其他學科的班主任。”
班主任說:“班主任不僅要關注自己的學科,還要關注其他學科,負擔多重呀!”
校長說:“喜歡顧全大局的教師,不以自我為中心,理解學校,理解領導。”
班主任說:“缺少學校其他部門的配合和支持,所做的工作得不到領導的理解和支持。”
人們大多習慣于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于是上面的矛盾就經常存在,誰都在要求對方,考慮自己,因為各自的立場不一樣。那就讓我們從改變心態開始吧!真的學會換位思考,你會發現生活豁然開朗!
大家有沒有發現,按照工作需求,班主任這個角色應該是超能的,幾乎要無所不能——給學生談話時是心理醫生;布置教室時你得是工匠,大掃除時做監工;運動會之前你得是體育教練,文藝演出前你得是導演;學校有外出活動時你是領隊,開學收費時你是會計,收不齊時你得做臨時保管;上課要做嚴師,下課要做益友……
如果你按照這個標準去要求自己,豈不累慘?不要太逞強,我們也是凡人,勸大家不要做超能班主任!該鍛煉學生就鍛煉學生,該求助家長就求助家長。保姆式的班主任學生不喜歡,黃牛式的班主任也早已不符合時代的要求。
竭盡努力而不苛求圓滿是理智的態度。
不是所有的活動都要獲獎!
要為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生活,學校就會開展很多活動;要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學校就會舉行很多比賽。大型活動有軍訓、廣播操比賽、運動會、歌詠比賽、辯論會、文藝演出等等;平時檢查有衛生、課間操、黑板報等等,如果事事都要領先,次次都要獲獎,豈不累慘?因為活動獲獎的前提一定是班主任的全情投入、身心疲憊。
活動要不要全身心地投入,取決于它的價值與你的目的。在比賽之前自己應該有一個清醒的定位,你要什么?不要什么?
入校第一次大型比賽,比如歌詠比賽或者廣播操比賽,你需要增加班級的凝聚力,提升士氣。那你就必須全身心投入,高效率訓練,率領全軍奪得獎項,志在必得!給學生帶來驕傲,讓班級士氣大振。
辦黑板報,需要設計版面、文字組稿、配插圖、寫報頭,我的目的是鍛煉班干部隊伍,所以就放手放權,扔給學生,自己當甩手掌柜,那就不要在意檢查結果,做好準備不得獎,只要參與了就行。
帶班要有追求,但也無需事事好強,不是所有的活動都要獲獎!
不是所有的策劃都百分之百見效!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外出培訓學習,或者聽一次專家報告,或者看一本教育名家的寶典,收獲多多,佩服不已,心潮涌動,摩拳擦掌。回來后立即實驗、馬上模仿!可是,卻發現遠不是那么回事,然后備受打擊,偃旗息鼓,牢騷即出:咱的學生不行!這個辦法根本不見效!咱學校跟人家的學校不一樣!
我想真誠地對大家說——
專家名師展示的多是他們的成功之處,相信他們也有許多的摸索和失敗過程,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再好的班級也有差生,再差的班級也有優秀生。
每一個教育活動都會有效果!但哪一個活動策劃都不會百分之百地見效!
做智慧型班主任,快樂在創新,眼睛不要只盯著兩三個問題學生!不要因為一個歪瓜爛梨而聞不到滿園芳香,從而讓自己備受打擊、心灰意懶。
切記,不是所有的策劃都百分之百地見效!我們如此,專家名師也如此。不同的是心態和意志。所以,不要因為個別挫敗就放棄創新,削減斗志!
三、做自己的主人,學會給身體減負
在我的問卷調查中,影響班主任幸福度列首位的因素是“繁忙、瑣碎、疲憊不堪”,由此導致“無暇顧及家庭和孩子”。
首先換一換心態:因為我們是小學和中學的班主任,面對的是孩子,是沒有完全獨立、不會完全自理的孩子,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去看學生,繁忙就變成了慈愛,瑣碎就變成了體貼。
其次,我給大家幾個建議:
1.工作要有計劃性,不要總是被外界操縱
班主任最重要的任務是樹立良好的班風,塑造孩子的心靈。其次的任務是落實學校的工作,處理突發事件。
早上張三遲到了,你把他堵在教室門口質問原因——你在被張三牽著走。
還沒下第一節課,看到學生會送來衛生扣分單“黑板槽有灰,扣一分”,你氣哼哼到教室,找到值日生訓一通——你在被學生會牽著走。
下課回來,剛剛坐下要喝杯水,A家長打來電話說:“孩子晚上玩手機,發短信發了一個多小時,也不寫作業”,你放下水杯沖進教室去找小A談話——你在被家長牽著走。
總算把小A降服了,還沒走到辦公室,數學老師又攔住你說:“數學作業差三分之一沒交齊。”你扭頭去找數學科代表——你在被數學老師牽著走。
……
這一天,你必然疲憊不堪!
而班風建設這個大工程——班干部培養、凝聚力形成、問題學生轉變、家長配合、班規的制定與執行……,你卻無暇顧及。
做班主任需要智慧和策略,你的心中要有章法,工作必須有計劃,一步一步地走,一點一點地實現,工作才能從容。
第三周:本周計劃培訓小組長和科代表,專門學習收發作業,怎樣更快,怎樣督促經常不交作業的同學。——這個培訓會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安排,至于張三沒有交數學,李四沒有交英語,都可以暫時不管,因為這正是下周小組長和科代表的工作對象。
周三下午:今天下午沒有課,計劃把第二期《班主任之友》看完,學習兩個治班錦囊。——今天下午也許會有兩個家長來告狀,因為孩子整夜打游戲。這種事情可以暫時不管。但你該策劃一個班會了,下一周集中討論“網絡的利與弊”。
周五:今天必須抽時間找小雪私下談話,疏導心理,解決早戀問題。——至于王芳拿別人的車牌了,趙武跟老師頂嘴了,都可以暫時不理。
暑假:每隔十天打一次電話,在日歷上圈下10號、20號、30號,到時坐下集中打半個小時電話,或者集中發一次校信通,就OK了。其余則可以盡情陪孩子老人了。
有計劃做事,就不會忙亂。
重要的有兩怕:一怕你沒有計劃,兩眼黑往前走;二怕你的計劃總被打亂,于是計劃永遠只是個計劃,而你的班卻越來越亂。
打亂計劃最多的是突發事件。突發事件分大小,應該說是小事多、大事少。我個人認為只要不是打架群毆、離家出走等重大事件,就不要輕易被周圍的瑣事牽引而改變或者放棄你的計劃。
2.學會讓大腦輕松
幸福是一種精神體驗,如果只是身體勞累而大腦輕松,是不會影響幸福度的。身可以累,但不要讓心累!
準備一個便箋本,隨時記下學校任務、班級雜事,包括自己的學習工作安排等等,1、2、3、4地列一串兒,能安排給學生的及時分發出去。完成一件打一個勾。這樣保持大腦的輕松。中小學班主任班務繁多,記事有兩種方法:一是用筆記,二是用腦記。能用筆記的就不要用腦記。
給自己定一個原則:做事追求高效率,時間任務要分明。爭取學校的事情在學校了,家里的事情家里了。下班不考慮工作,到校不考慮家庭。進出校門時,就是切換大腦時。保持大腦的單一,這樣才能保證專注和集中。
3.學會小聲說話
醫生說“嗓子發炎易上火,這是教師的職業病”。準確點兒說,應該是中小學教師的職業病,再準確點兒說,是中小學班主任的職業病。
上課開講前要學會靜場,開學初樹立你的上課規矩非常重要。臺下有人講話時你就不要講,不要和學生同時講話,一人對幾十個人,怎么能取勝?有的教師為了占上風,只好把“講”變成了“喊”,甚至“嚎叫”,聲嘶力竭,失了優雅也失了威嚴。
批評不等于要聲音高,聲音高不等于效力高。站在教室里吼,絕沒有坐在花廊下談的效果好。談是輕輕的低低的,更有穿透力,更能入心入腦。低音傳遞的是體貼和平靜,高聲傳遞的是訓斥和氣惱。哪個更省力?哪個更有效?哪個更老道?
如果再學會用眼神說話,就更好。眼神能鼓勵、能嗔怪、能制止、能責備,為什么不用呢?此時無聲勝有聲,既省了力氣也教育了學生。
最后我想說:心沉靜,愛才能升騰!太多的浮躁與牢騷,是因為有太多的誘惑和不平衡。放平心態,提升境界,讓自己精神高尚,保持自己職業的無私與崇高,激活自己的才情和智慧,做班主任,一定會有滋有味,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