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港動保歷史/大事記
1822年,英國國會通過了查理·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動物法令》,簡稱“馬丁法令”。普遍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反虐待動物法。1824年「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在倫敦成立。
1903年「香港防止虐畜會」成立,初期只是由一些義工組成的非正式團體,至1921年,協會正式注冊成立,即如今「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的前身 ,是香港歷史最悠久最重要的動物福利組織。
「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的宗旨是“提倡愛護動物,保障牠們的健康及福利;防止動物受到虐待及解除牠們的痛苦;通過教育啟發社會人士對生命有更深徹的尊重,從而令人與動物能夠和諧共處。”
1935年,香港引入《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旨在禁止與懲罰殘酷對待動物。
1950年,香港立法局通過了《貓狗條例》,協助控制狂犬病疫情,將貓狗納入監管,并且規定禁止貓狗屠宰和貓狗肉售賣。但民間很多民眾和媒體持反對態度,法令很難真正落實。
1960年~80年代香港經濟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民間財富快速積累,養寵人群日益擴大,也隨著動保組織和人士的不斷宣傳和努力,香港民眾對動物福利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增加,對待動物的態度有了明顯改觀。保護動物、禁止虐待動物逐漸成為香港社會的主流共識。
★香港動物保護現狀(主要以「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的活動為例):
教育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尊重生命愛護動物;舉辦生命教育講座;舉辦各種民眾參與的動?;顒?;聘請名人明星出任愛心大使,助力動保;舉辦動保專題研討;
舉辦慈善籌款/贊助/義賣/抽獎活動,保障活動資金,公開審計和周年匯報;
實行全年無休的動物拯救行動(*救助身陷困境的各種動物);
與政府和警方密切合作,聯合推出動物守護計劃,防止和打擊虐待動物;調查/勸諭/警告/檢控虐待動物者;
(圖1 香港漁農署、警務處、愛護動物協會、保護遺棄動物協會聯合推出的動物守護計劃)
實施動物數量控制計劃,杯葛無良繁殖,從源頭上管理控制寵物繁殖,業者納入牌照管理,寵物植入晶片;
大力宣傳推動寵物絕育,聯合全港多家獸醫診所免費或廉價為貓狗進行絕育手術,提供動物福利車深入偏遠地區宣傳絕育的好處并免費為貓狗絕育;提倡和推動領養代替購買,被領養的動物必須絕育;
(圖2 愛護動物協會大力宣傳、推動寵物絕育工作)
從2000年開始實施的貓只TNR(*捕捉、絕育、放回)計劃,至2018年3月已為6.8萬只街貓絕育(*僅愛協一家統計,非全港數據),有效降低了流浪貓只數量,成效顯著;
從2015年得到政府批準在2個區試行犬只TNR計劃,繼續推動政府批準擴大試點。
檢討現行的流浪動物收容/安樂死制度;游說及推動政府修訂改進法律;
開展和諧社區活動,舉辦飼主教育講座,促進社區和諧,人與動物共融;
(圖3 攜手共建和諧社區,提倡:多關懷、多體諒、多尊重、多盡責)
中國外展工作,參與內陸動保宣傳/教育/交流,抵制狗肉節,設立并募集「中國動物福利基金 」;
(圖4 大愛無疆,體現了香港動保人愛國愛港的優良傳統)
提出“人與動物和諧共存”“讓香港成為動物友善城市”的愿景。
2014年提出「零愿計劃」,以保障動物福利五大自由為基礎, 期望有天可保障每一只動物的福利,最終能達到「動物零苦痛」的目標。
(二)香港動保相關法規
第169章 《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
——列舉了種種虐待動物行為,包括踢打、惡待、折磨、激怒、驚嚇、過度驅策、促使動物打斗、運輸過程中過于擁擠、未能提供充足食物和清水等等,“導致任何動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痛苦,一經循簡易程序定罪,最高可處罰款20萬港幣及監禁3年。”
(*2017年~2018年,因涉嫌虐待動物被勸諭190人,被警告57人,被檢控58人)
第167章 《貓狗條例》
——“旨在就狗只和貓只的畜養、規管和管制、就禁止屠宰狗只和貓只以及就有關事宜訂定條文?!?/p>
第139章 《公眾衛生(動物及禽鳥)條例》
第170章 《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第340章 《動物(實驗管制)條例》
第168章 《動物羈留所條例》
第353章 《海魚養殖條例》
第132章 《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
*詳細條文可查詢香港律政司網站。
(三)附列香港主要動保組織、相關政府部門名錄
(*也是本文所引用圖文資料的主要來源和出處,在此一并感謝?。?/p>
愛護動物協會(SPCA)
保護遺棄動物協會(SAA)
NPV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
香港動物領養中心
動物朋友Animal Friends
香港 TNVR 關注組 TNVR Concern Group (Hong Kong)
香港律政司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
香港警務處
最后介紹一個香港非主流的動保組織,作為延伸思考:
「救救港豬」是香港一個倡導動物權利的民間組織,2017年第一次在香港舉行“屠房目送行動”。啟發來自于國際性的動保團體「救援運動The Save Movement」,目前全球已有560多個 Group,這些素食者不忍動物受到剝削殘害,發起一種目送動物被送到屠宰場,非暴力抗議的行動,稱為vigil(*守夜,祈禱),寓意在無人關注的黑暗中傳達一份守護的力量,希望借此喚起人們沉睡的良知。年輕的會長Joyce(1998年出生)一邊要上學、打工,還要一邊運作團隊,壓力非常大,但她說:想到那些被蹂躪的生命,愿意為它們付出和承擔“從我茹素、學習做動保以來,我無法想像這輩子不為動物發聲。我找到一生真正的熱誠”。
(圖5 香港動保組織舉行“屠房目送行動” 呼吁社會關注經濟動物們的苦難)
-----------------------------------------
*筆者點評:
香港動保起步早,立法早,但有很長一段時間執法不嚴。如今政府執法部門與動保組織配合密切,合作良好。
強有力的動保龍頭——香港愛護動物協會。截至2018年該協會擁有2.8萬多名活躍會員,780多位義工,1個總部,9個分中心,7家獸醫診所,眾多的贊助企業和捐助公眾;資金來源多樣充沛,是能夠持續深入開展多項活動的有力保障;運作規范/透明/,如上市公司一樣每年公布年報和資產負債表;協會工作幾乎涵蓋了動物福利的所有內容,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互相支撐。——這些都值得內陸動保好好學習借鑒。
香港動保人士亦坦誠指出香港動物保護的諸多不足:大學動保社團稀缺;動保法例陳舊過時,動物福利條款應進一步細化改進,應與國際最先進做法接軌;2015年始得政府批準在兩個區試行狗只TNR計劃,推進較為緩慢;現行的流浪動物收容/人道毀滅制度,即不人道,效果也不好。
(*更好更人道的處置流浪動物辦法,臺灣已經做到。而這需要社會多方通力合作,多種措施配套實施才能有效達成,筆者稍后會另作專題分析,單獨成篇)。
忘憂、昆水
2017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