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30歲前的每一天》的作者水湄物語因為她30歲那一年做出的改變,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如今,我翻閱的已經是它的新版。
水湄物語做過6年的公務員,三年的企業咨詢顧問,創過業也為NGO組織工作等的豐富職場經歷讓我對她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每個人對未來產生困惑的年齡不同,作者在30歲這一年所做的改變影響了自己之后的人生,二十多歲的我們,或許可以從這本“超實用夢想管理指南”得到啟發。
做你自己的職業規劃師,職業應該早規劃。就像高考完要填報志愿一樣,在高一、高二時就需要考慮大學想要讀的專業,還在校的時候,為自己喜歡的職業早做準備,跨行跳槽的準備。早一點對自己職業計劃,試錯或從頭開始,不會讓你真正到做選擇時覺得慌亂。
你能做什么
對于大部分人,“你能做什么”已經有相當的局限性。首先考慮你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如果已有工作經驗的找工作經驗相關的;其次如果不喜歡自己專業目前的工作,那就需要去不斷嘗試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找相關專業的入門書籍看看自己是否感興趣。
這個職位的路徑是什么
有了目標的崗位,我們需要知道這個職業的晉升路徑是什么軌跡。需要花多久時間拿到什么樣的頭銜名稱,以及需要什么能力才能達到,一樣的頭銜在不同的行業的路徑又是不一樣的。
而在公司招聘網對這個職位的描述JD,里面詳細說明了應聘這個崗位應該具備怎樣的條件和能力,你看了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又或找已經有相關經驗的業內人士交流,如師兄、師姐、上司或相關HR了解招聘時會看重的因素。
你還需要做些什么
分析自己實際情況與目標崗位的差距。對照相對應的崗位描述,通過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來填補這方面的差距。
職業規劃都是基于對自我了解的基礎上,發現適合的崗位,有距離就想辦法縮短之間的距離。我們要進入一個行業,需要先積累關于這個行業的經驗,做更充分的準備。
每個人讀書的方式不一樣,讀書的目的也不同,離開學校后的學習更多靠的是自己的主動性。
對于做讀書筆記應該將書上產生共鳴的文字或將來用得上的內容,標記下來,寫下自己對此的思考感受的衍生,用自己的話重新闡述出來,使之變成你自己腦海里的一部分知識。
有些知識的內容可能需要你做思維導圖,使書里的內容在你的腦海更清晰有邏輯性。
好書需要“溫故而知新”,那些好書、初讀時對自己的觀念產生沖擊的,需要再次閱讀,當自己處在人生不同的立足點,再次讀同一段話,產生的滋味與收獲也完全不同,可能會有一番新的發現。
讀的內容不及時的運用是會遺忘的,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人讀了很多書,但卻根本沒記住多少。我們太高看我們的記憶力了,學習分“主動式學習”和“被動式學習”兩種,“被動式學習”就是被動的輸入,如聽講、閱讀、看視頻等。
“主動式的學習”有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被動的學習方式的留存時間并不持久,而主動式的學習方式是一種轉化的過程,把被動輸入的知識經過自己吸收、理解變成自己的知識再經實踐表達出去才會讓我們印象深刻,“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重點在于“插”字。
為什么要財富規劃?正如你為什么要有錢?為了能擁有說“不”的權利,為了真正的自由,為了實現人生價值等等。
你需要對你的財富進行規劃,不一定要等到你多么的有錢才開始,你目前有擁有多大的財富就進行多大的規劃,從一點點開始,建立對生活的可控。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在財商方面的教育是很缺乏的,而提高財商的第一個方法可以是看書,如《小狗錢錢》一些入門的書籍,打開發這方面的大門。
如果你身邊有某些專業的行業內人士,找業內人士交流效果就更好了。
普通人或許不需要多深入的了解,但從基本從儲蓄開始,把每個月收入按照自己制定的比例作為儲蓄,先儲蓄在消費,為自己養鵝,制定嚴格的紀律,是很有必要的,未來哪個節點需要的時候,你會感謝自己的。
實現夢想已經不容易了,在這條路上,還要克服自身人性的弱點,那半路冒出來的“拖延癥”、“完美主義”、“渙散癥”小怪獸,都需要我們去不斷打敗。
為了長遠的目標克服眼前的及時享樂、懶惰,需要記事本來幫助監督我們。記事本包含每日事項、每日反省、當日學習,把每日的學習收獲與失敗經驗記錄下來,讓我們的成長看得見。每一天都值得我們認真對待。
30歲前努力改變自己,30歲后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看你有多渴望墻后面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