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轉氨酶在肝臟中含量最多,主要存在于肝細胞胞漿中,其濃度是血清中濃度的1000-3000倍,其次還可見于腎臟、心臟、骨骼肌及其他器官中。而谷草轉氨酶在心肌中含量最多,其次是肝臟和骨骼肌。通常兩種轉氨酶比值(AST/ALT比值)主要用于肝病的診斷、治療,但近年來有研究者發現,兩種轉氨酶比值在其他疾病的診斷治療中也可以發揮作用。 點擊“鏈接”查看。
轉氨酶高達5000U/L的謎底終于解開:患者心力衰竭導致肝臟淤血,淤血局部的靜脈及毛細血管擴張,導致肝組織水腫,水腫造成肝細胞膜損傷而致通透性增強;若病因持續則會導致肝細胞溶解、死亡。其中肝細胞通透性增強和肝細胞溶解、死亡都會導致肝細胞內的ALT、AST大量釋放,進而導致血清中兩者酶活性顯著增高。點擊“鏈接”查看。
ALT 雖然主要分布在肝臟,但也出現于其他器官,例如骨骼肌、腎臟、心肌等組織中;而 AST 則不同,其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臟、骨骼肌和腎臟組織。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轉氨酶含量很低,但當肝細胞受損時,肝細胞膜通透性增加,細胞內的 ALT 與 AST 釋放入血漿,致使血清 ALT 與 AST 的酶活性升高。此外,ALT 測定反映肝細胞損傷的靈敏度較AST為高。但在嚴重肝細胞損傷時,血清中 AST/ALT 比值升高。點擊“鏈接”查看。
AST是指谷草轉氨酶,ALT是指谷丙轉氨酶,盡管兩者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反映肝細胞損傷的生化指標,但許多器官組織都有ALT和AST,如心肌、心臟、腎臟、胰腺、骨骼肌等,所以轉氨酶升高并不等同于存在肝臟疾病。比如:轉氨酶輕度升高可能是生理性原因飲食不當、休息不好、飲酒,藥物、有時感冒也可是轉氨酶輕度升高。因此,臨床上常用AST/ALT的比值來反映肝細胞的損害情況,且AST/ALT比值可做為觀察肝病發展及預后的一個指標。點擊“鏈接”查看。
磷酸吡哆醛是維生素B6在人體內的一種活化形式。當ALT和AST發揮催化作用時,需要磷酸吡哆醛作為輔酶參與其中。只有在足量的磷酸吡哆醛存在時,這兩種酶才能完全的“釋放”出催化活性。因此可以說,磷酸吡哆醛給這兩種酶插上了一雙翅膀,使它們可以“飛”的更高。因此,國際臨床化學聯合會(IFCC)曾建議,在檢測ALT和AST時,反應體系中應添加過量的磷酸吡哆醛,以完全的展現出這兩種酶的催化活性,并消除可能存在的結果不一致。點擊“鏈接”查看。
反應肝實質損害的指標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標,1%的肝細胞發生壞死時,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續升高,數值超過ALT往往提示肝實質損害嚴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標志。
反映肝實質損傷的指標包括谷丙轉氨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谷草轉氨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ALT和AST能敏感的反應肝臟損傷的情況。AST持續升高,AST/ALT持續升高則表示肝功能損傷嚴重。點擊“鏈接”查看。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細胞的破壞程度更加嚴重,線粒體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AST升高明顯,AST/ALT>1,甚至>2。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活性也常常大于ALT。所以我們在日常復查的時候,不要只關注ALT這一項檢查,還要檢測AST。肝功能異常的時候,如果AST/ALT比值逐漸升高,那么提示肝病加重或是慢性化。在服用一些降酶藥的時候,也應該監測AST,如果ALT下降,而AST升高,那么應該考慮藥物的影響,應該停用這種降酶藥。點擊“鏈接”查看。
既然肝臟損傷已經到了酶膽分離的地步,兩項轉氨酶的結果應該是平行的,怎么會出現AST正常而ALT升高的情況呢?點擊“鏈接”查看。
第 39 期檢驗干貨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