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探析 | |
記敘文是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記人、敘事、寫景、狀物來表達中心思想的一種文體。初中語文課本中所選的通訊、傳記、回憶錄、散文、小說等都歸屬于記敘文。 縱觀近幾年的中考,我們不難發覺記敘文閱讀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所占的份額很大,抓住記敘文閱讀也幾乎是抓住了中考閱讀的“半壁江山”。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一些中考的題目,對于記敘文閱讀的答題技巧作一些探索,下面僅從以下五個方面介紹記敘文閱讀的常用答題方法。 一、 關于文章標題的題目 二、關于文章內容的歸納三、關于主題的把握四、關于表達方式的題目 關于文章標題的題目大致有兩類題型:一是體會文章標題的含義;二是談文章標題的作用。第一類題目一般可從兩方面來考慮,一是淺層含義,二是深層含義。淺層含義往往是具體可感的事物,而深層含義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質之類。比如《生命之線》這個題目,它淺層含義是指連接兩人的那根線,而深層含義是指一種互相幫助的品質。第二類題目是考查標題的作用。作用通??梢詮膬热莺徒Y構兩方面來考慮,從內容上講往往是借物傳情來表達作者的情感或者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質等,從結構上說往往是標題起到貫穿全文的線索作用。比如《棗核》這篇文章的標題就是以棗核貫穿全文,同時借棗核來反映美籍華人的殷殷思鄉之情和拳拳愛國之心。又比如去年中考的《老海棠樹》也是考查標題的作用。 二、關于文章內容的歸納 閱讀一篇文章,自然要了解文章究竟寫了什么。通常我們會看到這樣的題型——用一句話來歸納文章內容,或回答文章主要寫了哪些事情。這主要是考查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做這樣的題目,首先應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然后再來概括,這里語言簡潔很重要,既要準又要精,抓住文章的主干而舍去細枝末節是關鍵。 答題模式一般可以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結果怎樣”。 三、關于主題的把握 初中階段我們閱讀的很多文章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這些文章往往都是“卒章顯志”,而且同學們也都知道這類文章往往在結尾的一節或者幾節中采用議論的方式來表達作者的觀點,表明作者的寫作意圖。所以,我們在閱讀這些記敘文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有意識地抓住結尾來反復研讀,從而達到準確把握文章主旨的目的。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知道記敘文所記事情的意義往往要超出事情的本身,因此在理解的時候我們不能就事論事,缺乏深度。比如讀劉心武的《百合獻誰》,有這樣一道題目:“讀完全文,你認為作者要把百合獻給誰?”如果僅僅回答要把百合獻給那位舞娘,那么主題的把握還不夠準確深刻,實際上作者是想把百合獻給全天下所有像舞娘這樣甘做綠葉默默無聞卻認真工作的一類人。講到關于主題把握的題型,我們常見的是:“文章最后一節或者幾節屬于什么表達方式?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表達方式通常就是議論,而作用我們還是可以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考慮。結構上是不是有首尾呼應、照應開頭的作用,內容上是不是總結了全文,揭示或者深化了主題,而至于究竟怎樣揭示深化了主題,則要具體文章具體分析了。 四、關于表達方式的題目 表達方式主要有五種: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記敘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記敘,但還常常輔以描寫、議論、抒情,使文章文情并茂,使所記敘的人物血肉豐滿,栩栩如生,所寫事件細致生動,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鮮明突出。閱讀記敘文,理解文中的描寫、議論和抒情的作用,是我們把握全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徑。 而記敘文閱讀分析中常考到的也正是描寫、抒情和議論。描寫主要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兩大類。這樣的題型不僅要求學生能指出或者能找出有關的語句,更主要的是要分析該描寫的作用。環境描寫的作用主要有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品質,突出主題以及為下文的情節作鋪墊。人物描寫又具體分為語言、動作、神態、肖像、心理的描寫,人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是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質,表達人物的心情、情感等。答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兩步走”,即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反映了(或表達了) 。 抒情、議論往往會運用在文章結尾的段落??荚囍形覀兂3龅竭@樣的題目:“文章最后一節運用的表達方式是 ,作用是 ”。 像這樣的題目,通常文章即是前面我們說的“卒章顯志”類型,抒情、議論的作用可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來考慮,內容上不外乎總結全文,揭示主題,結構上不外乎首尾呼應,照應開頭。 值得注意的是,記敘中的描寫、議論和抒情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在閱讀分析時應力求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出來。同時,還應明確記敘文的主要表現方式是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畢竟處于輔助的地位,這些手法與記敘緊密結合,才能更好地為表現文章內容服務。 五、關于修辭手法的題目 初中階段學生主要應掌握的修辭方法有六種:比喻、擬人、排比、夸張、設問、反問。這些修辭手法往往有它們各自固定的作用。 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分析歷年中考的試卷,考的概率相對比較高的是比喻,題型往往是“畫線句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其作用是 ”。對于這樣的題目,在回答作用時可用“二步法”來解答。即第一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第二步,從而更好地反映(或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情(或品質)。
以上僅僅是筆者的一些看法,要真正能做好、答準題目,除了要掌握一些答題技巧外,更要認真閱讀文本,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記敘的順序以及線索,準確理解記敘中的描寫、議論和抒情。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全面把握記敘文的內容,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才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正確答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