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各種聚會越來越多。
還有,馬上要農歷新年了,很多平時難得一見的朋友,在一起小聚,除了聊天、吃飯,很多人覺得不喝幾杯小酒,似乎就無法表達自己暢快的心情,也不足以盡興。
酒精最好,可以助興,也可以幫助打開心扉,增添聚會樂趣。
但是,酒精確實傷身,傷腦,2018年柳葉刀一項研究發現:
適量喝酒也不一定健康,喝酒是沒有所謂的“安全線”的,即便是少量喝一點,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用數據來說,與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喝1杯酒,患上與酒精相關的疾病風險增加0.5%, 2杯增加7%, 5杯增加37%。
更別提大量飲酒的危害了,可能導致肝臟發炎、引起肝硬化、損害心肌等等,且與多種癌癥,比如口腔癌、食管癌、結腸癌等等相關。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不得不喝酒,又如何去盡可能地降低酒精對人體帶來的傷害呢?
喝酒前吃點什么,可以減少危害
喝酒前首先要有個心理預期,盡量把控攝入量,不要超出自己的耐受范圍,適可而止,特別是長期不喝酒的人,突然喝多,很容易出大事。
而且不要喝一種以上的酒,不要喝混合酒。
另外我們一定要了解,酒精的代謝方式,肝臟是負責酒精排毒的主要器官(92%-98%)。肝細胞產生的酶乙醇脫氫酶將酒精分解為酮,速率約為0.015 g / 100mL /小時。
酒精是易揮發的(會在空氣中蒸發),因此,血液中的酒精與肺泡中的空氣接觸時,有2-8%可以通過汗水,呼吸和尿液排出。
好了,我們講重點,如何降低酒精對身體的傷害:
→避免空腹喝酒
空腹喝酒的話,對胃壁的刺激非常大,可能造成胃損傷。
再者,空腹狀態下,酒精會很快進入小腸被人體吸收,使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迅速上升,加劇危害的同時,還會讓人醉得更快。
如果你胃里有食物,在物理上阻止酒精與胃壁接觸,食物可以吸收部分酒精,也可以“占用空間”。
其次,胃中的食物會阻止酒精進入十二指腸,十二指腸是小腸的上部。小腸的表面積非常大(大約相當于網球場的大小),因此一旦酒精離開胃,酒精便有更多進入血液的通道,如果將酒精隔離在胃中,則吸收速度會變慢。
此外,空腹喝酒還會增加宿醉感,導致第二天醒來更容易出現頭暈、頭疼等狀況。
→喝酒前吃東西,以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的食物為主
食物可以減少酒精進入血液所需的時間,從而使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不會那么高,這也可以減輕宿醉的影響。
在選擇食物的時候,也有技巧,一些地中海國家的人,喜歡在喝酒前直接先喝上一點橄欖油,吃點紅肉,也有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海鮮)之說。
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的食物,比如豬肉、牛肉、羊肉也可以緩解酒精快速進入血液。
這些食物能延遲胃排空的時間,從而減慢酒精的吸收。
→多喝一些水
酒精有利尿作用,這可能導致脫水,因此,在喝酒前、喝酒期間、酒后都請注意補水。
→避免這些食物和藥物
在某些情況下,酒精會觸發胃食管反流的癥狀,這種疾病的特征是胃灼熱、惡心、腹脹等等。
如果你本身就患有胃食管反流,或者容易消化不良,在飲酒前,建議盡量避免可能加重病情的誘因。
比如,不喝碳酸飲料、不吃辛辣食物和高發漫食物等等。相關閱讀→腹脹,屁多,拉肚子或便秘,少吃這些東西吧
此外,米面糖等高碳水化合物類食物也要相應減量,這類食物不止消化快,也會讓你提高胃食道反流的風險,還會導致血糖大幅度波動。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一定不要吃頭孢類藥物,可能有生命危險,話說,頭孢配酒,喝完就走。
→盡量不要喝咖啡因
盡管咖啡因可以使你保持清醒,但它也會“欺騙”你,讓你覺得自己不太可能喝醉,這會導致飲酒量增大或者喝酒頻率增多。
此外,咖啡因也有利尿作用,加上酒精的作用,會再次增加脫水的風險。
→補充NAD+
當你攝取了酒精,主要靠兩種酶來代謝,分別是『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
這兩種酶都需要一種稱為NAD+的輔酶(或相關分子),該酶會在此過程中耗盡。
體內各種反應都需要NAD +,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到調節電解質水平,所以,在飲酒前,建議補充一些NAD+。
代謝一個酒精分子,需要消耗兩個NAD+,我們的用戶發現,補充NAD+可以大大提高你的酒量。
→攝入一些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
201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抗氧化劑,可以防止過量酒精對肝臟的損害。②
所以,在喝酒之前,可以適量吃一些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比如藍莓、樹莓等等。
→保證足夠睡眠
疲勞容易導致血液酒精濃度,高于正常水平,因為當人感到疲倦或嗜睡時,肝臟清除酒精的效率就會降低,所以,聚會喝酒前,也要盡可能保證足夠睡眠。
除了喝酒之前,喝酒之后,也可以做一些事情,來減少宿醉的可能性,或者降低可能的不良反應。
還有一些方法,比如說吃一些保護肝臟的補劑,也值得試一試,還有一些方法,吃生雞蛋,我們沒有找到科學依據。
喝酒后,這么做可以幫助醒酒
飲酒,尤其是過量飲酒,可能伴有各種副作用。
宿醉就是常見的一種,它包括的癥狀有很多,比如頭痛、頭暈、肌肉酸痛、口渴、惡心、嘔吐、焦慮、易怒等等。
世界各國似乎都有自己“療愈”宿醉的偏方,比如孟加拉國人喝椰子水、德國人會攝入腌制的鯡魚、日本人吃酸梅、波蘭人喜歡泡菜汁……
那么,有沒有什么具體又通用的方法呢?有。
→宿醉后,吃一頓營養餐
宿醉通常與低血糖有關,低血糖也容易加劇宿醉的癥狀,比如惡心、疲勞、虛弱等等。
所以,通常建議酒后醒來吃一頓豐富的餐食,最好是富含蛋白質,可以讓血糖更加平穩,但也不至于波動過大。
除了幫助減輕某些宿醉癥狀外,吃營養餐還可以提供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為過量的酒精可能會耗盡這些維生素和礦物質。
我喜歡吃荷包蛋,也可以吃魚頭豆腐湯,喝起來比較舒服。
→吃抗炎食物
酒精會加劇氧化應激,導致產生過多自由基,因此,吃抗炎食物,尤其是加入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比如漿果、核桃、牛油果等等。
→保持水分
前面說過,酒精有利尿作用,從而導致體內水分流失,此外,過量的酒精會引起嘔吐,導致液體和電解質的進一步流失,所以,盡量保持水分。
→恢復電解質
飲酒導致的體內水分流失,也順便帶走了很多電解質,這可能加劇頭暈、惡心、抽筋等狀況。
所以,宿醉后補水的同時,也要關注電解質的補充,比如,喝點淡鹽水,補鎂,喝骨肉湯+肉渣。
→吃點生姜
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就發現:生姜是一種有效且廉價的可以緩解惡心、嘔吐等狀況的植物。
此外,生姜有抗擊炎癥有益心臟的作用,所以,可以試著給食物中融入生姜,或者直接喝碗暖暖的姜茶。
→增加這些維生素的攝入
維生素B的消耗可能與疲勞感和低能量水平有關,所以,吃一些富含維B的食物很有幫助。相關閱讀→不吃主食,會不會缺維生素B?這篇說清楚了
一項小型研究發現,鋅和B族維生素也可以降低宿醉的嚴重程度,富含鋅的食物有牡蠣、豬肉、牛肉、雞肉等。
此外,還可以加入維生素C,飲酒與免疫系統減弱相關,會削弱人體自我防御的能力,而維生素C能起到積極作用。
→避免一些藥物
某些藥物會與酒精相互作用,并引起嚴重的宿醉癥狀,比如甲硝銼、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等。
→保證足夠睡眠,嘗試恢復晝夜節律
酒精會導致睡眠障礙,并且可能與某些人的睡眠質量下降和持續時間降低有關。
盡管少量到中度的酒精可能最初會促進睡眠,但研究發現,大量飲酒和長期使用會最終破壞睡眠模式。
睡眠不足會加劇宿醉癥狀,所以,盡可能保證足夠睡眠,并且可以根據晝夜節律去補充睡眠。
此外,醒來后洗個澡、聽聽音樂等等,也能幫你舒緩情緒,盡快恢復。
關鍵的瘦龍說
過節難得一聚,絕對不喝酒對于很多人來說非常難,如果實在要喝的話,還是建議控制量,如果萬不得已喝了,就想辦法將危害盡可能降低吧。
減少酒精傷害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喝酒前吃肉,要吃一些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的食物來延緩胃部排空、避免一些可能加劇腸胃問題的食物、增加富含抗氧化劑,補充nad+等等。
飲酒后,可能出現宿醉癥狀,為緩解和減輕狀況,你可以給飲食中增加生姜、恢復電解質、增加維生素B和C的攝入等等。
此外,還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嘗試恢復晝夜節律,來幫助身體盡快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