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這幾年,營養圈爭議最大的話題,就是主食應該吃多少?
很多最新的研究發現,主食吃太多,確實有很大的問題。
主食吃太多,導致脂肪堆積,長胖,引發脂肪肝,內臟脂肪飆升。
主食吃太多,容易引發炎癥,提高心臟病風險。
主食吃太多,容易引發血糖飆升,胰島素抵抗,提高糖尿病的風險。
主食吃太多,容易引發大腦胰島素抵抗,提高老年癡呆的風險。
所以,吃多少主食?吃什么主食?一直是一個營養學界爭議最大的話題。
最近,頂級醫學期刊NEJM發表的一個研究,再一次給很多老人家敲響了警鐘:
米面吃太多,可能走得早
研究分析了13.7萬名受試者,年齡在3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平均隨訪了9.5年,研究主要分析食物的血糖指數和主要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系。
結果發現:期間有8780例死亡和8252例重大心血管事件。
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參與者中,高血糖指數的飲食與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風險增加相關(風險比為1.51 ;95%的置信區間[CI]為1.25至1.82)。
同時還會增加全因死亡風險。
換句話說:吃米面糖(高GI精致碳水)太多,老人的死亡風險更高,可能走得更早。
(少吃包子,面條,米飯等精致主食)
研究中特別分析了中國人吃米面等高升糖主食,帶來的危害更大。
這個研究是通訊作者,是我們的老朋友,世界心臟聯盟主席,Salim Yusuf教授,很多年前,他就在公開視頻演講中警告大家:
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主食等碳水化合物吃太多,可能提高心臟病的風險。
一旦你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超過了55%,那么就會急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為,心臟病的三大主因,高胰島素血癥、炎癥、氧化應激,都和碳水化合物相關。
而且,脂肪攝入量,卻和心臟病風險負相關,有保護作用的。
傳統的飲食建議:少吃脂肪,多吃碳水化合物,可能是對身體不健康的,有害的。
可憐的很多中國的老人們,已經被低脂飲食洗腦,醫生說:要少油少鹽少吃肉,飲食要清淡,清淡。
然后,他們早上包子油條,中午吃一碗面,晚上稀飯咸菜,不放油,不放鹽,不放肉。
按照最新的科學數據,這么吃,就是要吃出心臟病的節奏啊。
可惜這些老人家,就算已經嚴重心臟病,也舍不得吃點肉,太可憐了,他們覺得主食等碳水又便宜又好吃,肉太貴舍不得吃。
省下來的錢,全部用來買各種藥吃,降壓藥,降糖藥,降脂藥,哎...
關鍵的瘦龍說
最后,要重點說下這個期刊,真的是世界頂級期刊,影響力因子比柳葉刀正刊還高,不是什么pubic health灌水刊物。
2017年,我寫過一篇多吃主食死得快的文章,被丁香醫生淪為謠言,引發全網討伐。
4年過去了,丁香園發了這篇文章,讓感覺到欣慰。
當然,這篇研究主要講的是精制米面等主食,并沒有要求大家低碳飲食,可是,這也是一種進步。
時代在變化,越來越多有文化的中國人,意識到主食吃太多的危害,它可能導致炎癥、提高血糖,提高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
我相信,但凡有點常識的醫生和營養師都知道,少吃點米面等精制主食,是更健康的飲食方式。
比如說張文宏教授,就公開說,米面等主食吃太多,可能很活到90歲。
很多中國人,特別是老人,為了省錢,主要靠主食充饑,還清淡飲食,不敢吃肉和脂肪。
還有很多傳統觀念的老人,不想改變,只喜歡吃主食,不敢吃肉。
作為我們兒女,要不斷得勸導,影響他們,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擺脫慢性病的痛苦,不再成為藥物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