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種植輪作是指在同一塊田地上,在一定年限內按一定順序逐年輪換種植不同作物的種植制度。其在生產上起到的作用為:
1.保持、恢復及提高土壤肥力. 禾谷類作物需要消耗土壤中大量氮素,而綠肥等豆類作物能固定空氣中的游離氮素;十字花科作物則能分泌有機酸。如將這些作物輪作可以保持、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
2.能均衡利用土壤養分和水分. 不同作物對土壤中的營養元素和水分吸收能力不同,如水稻、小麥等谷類作物吸收氮、磷多,吸收鈣少;豆類作物吸收磷、鈣較多。這樣不同的作物輪作能均衡利用各種養分,充分發揮土壤的增產潛力。根深作物與根淺作物輪作可利用不同層次土壤的養分和水分。
3.可減少病蟲草害. 輪作可以改變病菌寄生主體,抑制病菌生長從而減輕危害。實行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可以改變雜草生態環境,起到抑制或消滅雜草滋生的作用。
4.能合理利用農業資源. 根據作物生理及生態特性,在輪作中合理搭配前后作物,茬口銜接緊密,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熱、水等自然資源,又有利于合理均衡地使用農具、肥料、農藥、水資源及資金等社會資源,還能錯開農時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