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可我們都知道,未來的汽車市場是屬于純電動汽車的,不要問為什么,問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政策導向砸你臉上。
關注汽車市場的朋友也知道,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勢頭是相當的不錯。在剛剛過去的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4萬輛和15.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6.3%和80%。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3萬輛和12.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8%和106.7%。
可事實上,未來是未來的,生活卻是當下的。
現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無論是純電車型亦或者是插混車型都在更迭換代的過程中推出了高續航的車型來解決用戶的里程煩惱。可盡管如此,續航上的里程煩惱所延伸出來的問題——充電,依然沒有得到完美的解決。
時至今日,掣肘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因素早已慢慢的從續航焦慮變為了充電焦慮。面對著日益增加的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建設當即就表示了自己壓力非常大。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增程式電動汽車(EREV)慢慢的浮現在了大家的眼前。
在這里得簡單的提一下這個增程式電動汽車:
增程式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很像,它們都屬于“自充電式電動車”,它們都有著純電動汽車沒有的發動機,同樣的,它們也都能靠著發動機給電池充電。
不同的是,增程式電動車的發動機是不像插電式一般發動機需要參與驅動,并且也不需要外接充電。它的發動機只參與發電。
簡單的說,增程式電動汽車就是“用油發電”。
但凡提到增程式電動汽車,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觀念,那就是“脫了褲子放屁”。
是的,當小編在前文寫下“用油發電”四個字后,也再一次下意識的對它產生了一種“多此一舉”的想法。
而事實上,無論是混合動力汽車,還是增程式電動汽車,就目前現階段的汽車發展來說,都是最優解。
原因無他,因為基于現在的技術發展與基建鋪設,不管你是火力、風力、水力、核能發電,哪怕是用愛發電,都不及“燃油”更具可行性與可靠性。
前文提到過,當純電動汽車慢慢的開始從續航焦慮延伸為充電焦慮時,“燃油”二字所帶來的優勢仿佛是與生俱來的。
不管是水力、火力、風力等等亂七八糟什么力,以目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技術都無法做到隨車充電,想充電只能去充電站排隊充電。
而三分鐘跳槍的加油站與三小時都不一定能挪得動道的充電站相比,其用車的便利性以及靈活性不言而喻。
“脫了褲子放屁”這種說法確實是有點兒偷換概念了。
不管是在保護環境,還是在燃油經濟性上,增程式電動汽車都是有所表現的。
以造車新勢力的理想ONE自個兒所公布的一年行駛2萬公里(90%市區+10%高速)、能源成本為8000元的數據來算:
每升汽油按7元計算,則需要加油1142升,再按照純電續航電耗水平(37.2度電跑180公里,即每度電可跑4.84公里)進行換算可以得出——1L油可以發電3.62度,可跑17.52公里,那么在增程器加持下運行效率即百公里綜合油耗5.7L。(真假難辨,但理想ONE的油耗確實是很“理想”)
不過,增程式電動汽車在高速上油耗偏高并且其轉換能量的損耗偏高,畢竟沒有了變速器,在電機直接驅動的情況下,電動機的輸出功率和車輪轉速成正比,那么在高速上速度越快,能耗也就越大。
綜上,增程式汽車作為燃油汽車逐漸轉化為純電動汽車過程中的過渡產品,在續航、電池以及配套基建尚未成熟時,將增程式電動汽車寫在購車清單的序列中,也未嘗不是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