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青春期的表現不盡相同。這一階段有各種類型的孩子:有的積極進取,有的懶惰笨拙,有的整潔干凈,有的邋遢骯臟,等等。我們也發現,有些成人,甚至老人的舉止言行仍像青春期的孩子。從個體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這并不令人驚奇,它僅僅意味著這些成人在青春期階段停止了成長。實際上,在個體心理學看來,青春期是所有個體必經的成長階段。實際上,在個體心理學看來,青春期是所有個體必經的成長階段。我們并不認為成長的任何階段或遭遇的任何環境會改變一個人。它們只是起著準備性測試的功能,即它們只是作為一種把過去形成的性格特征顯現出來的新環境。
顯示個人風格
我們在青春期比以前任何階段更能看出一個人的生活風格。這自然是因為青春期比童年離真正的成人更近。這時我們更容易看到他對生活的態度,看到他是否易于與人交友,是否具有社會興趣。一個太缺乏社會興趣的人,其社會興趣有時會以夸張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社會興趣喪失了一種分寸感,一心只想為了他人犧牲自己的利益。他們的社會興趣過于強烈,從而會阻礙他們自己的成長。我們知道,一個人要真想對他人感興趣,并為公共事業奮斗,他首先必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必須有東西可貢獻給社會,如果這種貢獻真的有內容、有價值的話。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許多在14至20歲之間的青少年喪失了社會興趣。他們14歲離開學校,便失去了與老同學和老朋友的接觸和聯系,而建立新的人際聯系又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他們感到與社會完全的隔離。
顯示個人的職業態度
一個青少年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揭示了他人格中的什么情況呢?問題的答案仍然與它青春期之前的生活密切相關,只不過青春期強烈的心理活動使得這個答案更為清晰、準確。我們會發現,有些青少年完全清楚自己應該如何表現,對待愛情問題,他們或是浪漫,或是勇敢。而不管是浪漫還是勇敢,他們都顯示了正確地對待異性的行為規范。
有些青少年則處于另一種極端。他們對待性的問題非常羞怯。越是接近真實的成人生活,他們越是表現出對這個問題缺乏準備。他們在青春期的人格表現使得我們能夠對他們將來的生活作出可靠的判斷。如果想改變他們的未來生活,我們自然也就知道應該采取什么措施。
如果一個青少年對異性表現出極為消極的態度,我們只要探尋他過往的生活,就會發現他也許曾是一個好斗的兒童。他可能曾經感到非常沮喪,因為父母更偏愛其他的孩子。結果,他認為自己應該勇往直前,傲慢自大,拒絕一切訴諸感情的事情。因此,他這種對于異性的態度是他童年經驗的體現。
我們會經常發現,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渴望離開家庭。這是因為他們對家里的情況感到不滿,這時便尋求機會斷絕與家庭的聯系。他們不再想被家庭供養,雖然這種供養對孩子和父母都很有好處。否則,萬一孩子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他們會把這種失敗歸因于缺乏父母的幫助。同樣的離家傾向還表現在那些住在家里的孩子身上。不過,這些孩子的離開渴望要弱一點。他們會利用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在外過夜。自然,晚間出去的誘惑力更大,因為晚間出去肯定比安靜地待在家里更容易找到樂子。這也是對家庭無聲的指控。他們在家里感到不自由,感覺總是受到監視和看管。因此,他們從沒有機會表現自我,也沒有機會發現自己的錯誤。青春期是孩子開始表現自我的危險時期。
在青春期,許多孩子會比以前更加強烈地感到自己突然喪失了他人的欣賞。也許他們在學校一直是個好學生,受到老師的高度賞識;接著他們突然進入一所新學校,或轉到一個新的社會環境,或轉換一份新職業。我們知道,很多優秀的學生在青春期并未繼續保持優秀。他們似乎是經歷了一場變化,而實際上,這里沒有變化和中斷,只是過去的環境沒有像新環境那樣顯示出他們真實的性格罷了。
我們會發現,到了青春期,有些女孩子會表現出厭惡自己的女性角色,她們喜歡模仿男孩子。這是因為模仿青春期男孩子的壞毛病如抽煙、喝酒和拉幫結派,比模仿工作努力者要容易得多。這些女孩會借口說,如果她們不模仿這些行為,男孩子就不會對她們感興趣。
如果對青春期女孩子的這種男性抗議加以分析,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女孩即使在早年也從未喜歡過自己的女性角色。這種厭惡一直被掩蓋著,直到青春期才明顯地表現出來。因此,對青春期女孩子的這種行為加以觀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以此可以發現她們如何對待自己將來的性別角色。青春期的男孩子經常喜歡扮演一種聰明、勇敢和自信的男人角色。不過,也有些男孩子則不敢面對他們的問題,不相信自己可以成為真正的、完善的男人。如果他們過去曾在男性角色教育上存在缺陷和不足,那么,這種缺陷會在青春期暴露出來。他們會表現出脂粉氣十足,舉止像個女孩,甚至模仿女孩子的壞習慣,如賣弄風情,忸怩作態,等等。
和這種男孩子極端的女性化類似,我們也可以發現,有些男孩子卻極端的男性化,把男性的人格特征發展為極端的惡習。他們酗酒,縱欲,甚至僅僅為了表現和炫耀他們的男子氣而不惜犯罪。這些極端化的惡習常常表現在那些想獲得優越感、想成為領袖和想令人側目的男孩子身上。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面臨這樣一個考驗,即他感到必須去證明自己不再是一個孩子。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感覺,因為每當我們感到我們必須證明什么的時候,我們就可能走得太遠,做得太過。青春期的孩子自然也是這種情形。這確實是青春期孩子最有意思的毛病。解決的辦法就是向他們解釋并指出,他們不必向我們證明自己不再是個孩子了,我們不需要這種證明。由此,我們也許可以避免他們的過度行為。
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種類型的女孩:她們會夸大對男性的喜愛,甚至成為“男癡”。 這種女孩總是和母親爭吵,總是認為自己受到了壓制(也許真的受到了壓制);為了惹母親生氣,她們會和任何自己遇到的男人搭上關系。她們想到自己母親一旦發現她們的所為而震怒痛苦的樣子,就感到非常開心。許多因為和母親吵架或父親過于嚴厲而離家出走的女孩子,還會和男人發生初次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