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關穎指出,孩子的模仿心理和好奇心比較強,父母在家里當著孩子的面吸煙,會增加孩子成為煙民的可能性。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在上海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初二至高一學生中,煙民高達4%,另有23.8%的學生嘗試過吸煙。在未成年煙民中,最早開始吸煙的只有7歲。另有調查結果顯示,與家庭中始終有吸煙父母的孩子相比,在父母雙雙都在孩子8歲左右時就戒煙的家庭里,孩子最終不會變成煙民的可能性高達近40%。
有關調查數據還表明,如果吸煙者從年幼時開始吸煙并養成習慣,會有50%的幾率死于與煙草相關的疾病。其中半數將死于中年或70歲之前,損失大約22年的正常期望壽命。
吸入二手煙每天達15分鐘以上者,就屬于被動吸煙。我國遭受二手煙危害者高達5.4億人,其中15歲以下兒童為1.8億。
然而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吸煙者會令自身頭發、服飾乃至周遭環境沾染香煙里的重金屬、致癌物質和放射性物質等,令兒童等非吸煙者遭受"三手煙"侵襲。
危害于無形
"你的鼻子可沒撒謊。這玩意毒性劇烈,以至于你的大腦發出警告:‘快離開!'"參與研究的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喬納森·P·維尼考夫說。
研究人員2005年9月至11月期間隨機選取電話號碼,打電話對全美各地1500戶人家展開訪談,以調查一般人對"二手煙"和"三手煙"的了解程度。
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受訪者知道"二手煙"不利兒童健康。其中,約95%非吸煙者和84%的吸煙者認同"父母吸煙所產生的煙霧會危害嬰幼兒健康"。
相比之下,受訪者對"三手煙"的危害缺乏足夠了解。針對"如果有人昨天在一間屋子里吸煙,那么嬰幼兒今天在同一間屋子里呼吸會給自身健康帶來危害"這一說法,只有約65%非吸煙者和約43%的吸煙者表示認同。
"他們的孩子可能在室外‘吸煙',也有可能在汽車內‘吸煙',"維尼考夫說,"當人們把子女安置于汽車后座、自己打開車窗吸上兩口時,他們還以為孩子并未接觸‘二手煙'、一切都好得很呢。"
保健新觀念
維尼考夫說,普及"三手煙"相關知識有助于人們轉變保健觀念、更好地保護孩子免受"煙毒"侵襲。"這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保健新信息。"
他舉例說,過去人們常說自己"打開風扇、吹走煙霧",以為這樣就能防止兒童被動吸煙,無需擔心。
位于紐約的西奈山醫學院兒童環境健康中心兒科醫生菲利普·蘭德里根說,"三手煙"這個新觀念可能會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
何謂"三手煙"
研究人員發現,吸煙者一番"吞云吐霧"后,不但自身頭發和衣服上殘留香煙氣味及有害物質微粒,就連周圍環境的地毯、靠墊等物品都會沾染"煙毒"。
這些有害物質包括氰化氫、丁烷、甲苯、砷、鉛、一氧化碳、放射性物質釙-210以及多種致癌物質。以釙-210為例,俄羅斯前特工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2006年11月正是因這種重金屬中毒而死于英國首都倫敦。
當兒童在有人吸過煙的環境里"摸爬滾打"、玩得高興時,他們的手上、身上便會沾染上述有害物質,甚至有可能"吃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