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span>
2、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span>
3、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4、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span>
5、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span>
6、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7、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span>
9、李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span>
1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1、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12、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span>
13、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span>
14、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span>
15、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span>
1、子夏說:“重視德行替代重視容貌,侍奉父母能盡力量,侍奉國君能獻出自身,結(jié)交朋友能信守承諾。他雖說沒學過,我一定說他已經(jīng)學習過了?!贝苏迈r明的展示出孔學儒家的“學”,主要指現(xiàn)實的實踐行為,而非書面的誦讀研究,因此“學”在《論語》以及在儒學中有廣狹兩義。狹義才指學習文獻知識,相當于今天的讀書研究,但孔子更強調(diào)廣義的學,就是德行優(yōu)于知識,行為先于語言。不知老師們發(fā)現(xiàn)沒有,孔子在講素質(zhì)教育呢。
2、孔子說:“人犯錯誤,各有種類。觀察它的錯誤,就知道他是那種人了?!边@句話很有趣,不是通過觀察優(yōu)點而是通過觀察錯誤,便知道一個人的特點、愛好、傾向以至個性而分出類別。這大概是優(yōu)點常常普遍相同,而缺點錯誤卻可反映出個體人格特征。
3、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不遠走高飛。如果走,也要有一定的方向?!贝苏率欠癫贿m于現(xiàn)代便捷的交通狀況,其實,孔子講仁和孝都是非常實際的,這里的重點不在不遠游,而在于不使父母過分思念(飛高走遠難以見面),過分擔憂(無方向的到處游蕩,使父母不放心)。這樣具體的培養(yǎng)兒女對父母的愛心,是作為人子的重要情感態(tài)度。
4、孔子說:“花言巧語,虛容假色,過分恭順,左丘明以為恥,我也以為恥。藏起自己的怨恨,卻與別人表面上交朋友,左丘明以為恥,我也以為恥?!爆F(xiàn)在愛憎分明的人少了,墻頭草是越來越茂盛了,大家都是順情說好話,你好我好大家好,共建和諧社會了,孔夫子的話不合時宜了,人說上面提議什么就是什么在缺失,我希望缺失的是正直。
5、子貢問:“子張和子夏,哪個強?”孔子說:“子張過頭了,子夏沒達到。”“那么子張更強些了?”孔子說:“過頭了等于沒達到?!薄斑^猶不及”也是成語,至今廣泛應用,用以告誡過分過頭的人和事,孔子提倡度的把握,在后文的中庸之道中有更詳盡的解說。
6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問仁是什么??鬃诱f:“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禮就是仁。有一天能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禮的規(guī)范,那天下的人就會稱作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難道還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仁的綱領(lǐng)是什么?!笨鬃诱f:“不符合禮的不要看,不符合禮的不要聽,不符合禮的話不說,不符合禮的事不做?!鳖仠Y說:“我雖然不聰敏,也要遵照您的話去做?!弊鳛橥庠谏鐣误w制的“禮”,只能規(guī)范管轄人們的行為,他所要求的是一種公共奉行的社會性的道德,如正義;在現(xiàn)代便以所謂奉公守法為基本底線和標志。作為內(nèi)在心性修養(yǎng)和人性境界的“仁”,涉及的是人性情感的培育塑造,它是一種個體追求的宗教性的道德。前者(“禮”,社會性道德)具有強制的力量,后者(“仁”,宗教性道德)純系個體自愿選擇。比如一個將軍被打敗了或被包圍了,可以投降,在現(xiàn)代并非不道德,它符合現(xiàn)代禮制;但他選擇自殺,使人頗為景仰,則純屬他個人的宗教性道德的決定,即所謂的殺身成仁。不管是內(nèi)在的人性陶冶塑造(仁),還是外在行為的規(guī)范秩序(禮),一定的自我約束(克己)總是促成人真正理性成長的必要條件。
7、司馬牛憂愁的說:“別人都有兄弟,只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鲆粋€君子,嚴謹而不放縱,對待別人恭敬而合乎禮制,到處都可以是兄弟。君子又何愁沒有兄弟呢?”“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至今仍是中國人的口頭語,在人們的理解中,“命”常作“命中注定”,即宿命論,人在它面前由于束手無策從而服從、屈服、認同甚至心甘情愿的歸依與它。這種理解其實是不符合儒學的根本精神的,孔子講的是自強不息,不任命運的擺布,盡量努力以求得好的命運,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沒有被“天”規(guī)定好的“命運”,只是難以預測的偶然性,它誠可畏懼,但不是對“天命”或“必然”性的屈從或退讓。事在人為,可以和命運搏斗,雖敗猶榮,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盡人事以聽天命”,“知其不可而為之”等等,既強調(diào)人的主觀努力,同時尊重偶然性的存在?!八暮V畠?nèi),皆兄弟也”是勸慰之詞,可引申為:“民吾同胞”的情愛,通俗點說就是,你的人品好,何愁沒有親如兄弟的朋友呢
8、孔子說:“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小人相反?!边@一格言,今日猶存。道理大家都知道,只是缺乏分辨是非的標準,現(xiàn)在的關(guān)鍵是,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壞事”已沒有一個標尺了。
9、季康子問如何搞政治,對孔子說:“如果殺掉壞蛋,親近好人,怎么樣?”孔子說:“你搞政治,為什么要用殺人的辦法?你如果想做好人,老百姓也就會跟著好起來。君子的道德像風,老百姓的道德像草,草隨風倒?!逼鋵嵑沃拐稳绱?,大到國家、地方,小到單位、學校、人際關(guān)系莫不如此,為人師表只對老師而言嗎?絕不是的,它對所有群體當中的領(lǐng)導者都適用,所以群眾不喜歡冠冕堂皇,你兩袖清風,為民造福,兢兢業(yè)業(yè),群眾自會不用揚鞭自奮蹄。
1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說:“領(lǐng)導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著做,自己身行不正,即使發(fā)號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边@也是關(guān)于領(lǐng)導藝術(shù)的,與上同,不再贅述。
11、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nbsp;
孔子說:“君子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嚴格要求別人?!奔礊椤皣烙诼杉海瑢捯源恕?,這是生活格言,也是德行修養(yǎng)。
12、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nbsp;
孔子說:“君子不根據(jù)會說話來薦舉人,也不單憑為人不好來廢除他的言論。”現(xiàn)在的情況常是反其道而行之,周圍、近旁、官場中并不鮮見,媒體上常見操守缺而學問顯,人品殘兒聲名著者,巧言令色之徒很多呢。對待歷史人物不以人廢言鮮見,何以見得,秦檜和嚴嵩的字,汪精衛(wèi)的詩卒不流傳。至今倫理命令至高無上。
13、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nbsp;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jié)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jié)交諂媚逢迎的人,結(jié)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jié)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贝私挥阎朗菑膶Ψ絹碚f的為人之道,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樣的朋友很重要。
14、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晏樂,損矣?!?nbsp;
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也有三種。以禮樂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為快樂,以宣揚別人的優(yōu)點為快樂,以廣交賢良的朋友為快樂,是有益的。以驕恣放縱為快樂,以游蕩閑逛為快樂,以宴請飲食為快樂,都是有害的?!?這些話當中有不合時宜的,如今的宴請和佚游卻是大有益處的,三五知己一起吃吃飯,喝一點酒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尤其是旅游之樂更是不可或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是大家不懈的追求。
15、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nbsp;
孔子說:“君子有九點要考慮的:看的要考慮是否看清楚了,聽的要考慮是否聽明白了,面色要考慮是否溫和,態(tài)度要考慮是否謙恭,語言要考慮是否忠誠,做事要考慮是否謹慎,疑問要考慮如何向人請教,生氣時要考慮是否引起麻煩,得到利益時要考慮是否合理。”非常具體的生活規(guī)范,但似乎也太嚴太苛刻了些,束縛太多了,難免令人生厭,一任自然的道家自是令人傾心,然而,有規(guī)范有抑制才有文明,夾著尾巴做人總是需要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