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 , 孩子對于性的好奇和提問, 并不是在探討兩性關系, 而是一種天然的好奇心使然。就像他對“小鳥為什么會飛”的好奇一樣 , 孩子對于未知世界總是感到新奇。
心理學研究表明, 孩子的好問通常從兩歲半至三歲開始, 四五歲達到巔峰, 而絕大部分發育正常的孩子在三歲左右就會開始提一些與性有關的問題了。所以, 我們不用過分緊張和擔心, 用什么語言你可以選擇, 只是不要以為回避孩子的提間就可以萬事大吉。需注意的是, 在回答孩子的性提問時也應該講究一些原則與技巧。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覺得性是美好的,如孩子問:“我是從哪兒來的?”有的父母這樣回答:“爸爸給了媽媽一個種子,它會和媽媽肚子里的另外一個小種子結合在一起 ,那就是你。最早的時候,你還是小得看不見的細胞,然后,在媽媽的肚子里慢慢長大,慢慢能聽到聲音,感覺到光線。等到你快有小熊玩具那么大了,這時候,你就會覺得媽 媽身體里太黑了,開始又踢腿又晃腦袋, 想要出來。當大腦袋的你長得足夠大時,媽媽就會到醫院里, 請醫生阿姨幫忙讓你出來,”這樣溫馨的描述,不僅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還能給孩子一種美好的感受。
同時,我們在回答孩子的提問時, 可以給孩子樹立自信心:“爸爸給了媽媽很多叫精子的小生命, 他們拼命向前沖, 想到達媽媽身體里面一個叫子宮的地方。最先到那兒的精子就能鉆進卵子, 它是媽媽肚子里的另一個小生命。然后, 一起變成最早的你。十個月以后, 你才可以離開媽媽。”聽到這兒,孩子也許會興奮地說:“我在那場賽跑里面跑了第一!”
其次, 回答孩子的問題時要直接。如果孩子大膽地問:“爸爸媽媽在一起干什么?” 面對這個問題絕對不要矢口否認, 因為這是他親眼目睹的事實, 簡單的搪塞或否認, 只會引起孩子更大的好奇心。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一個適當的解釋, 孩子可能會與他的小伙伴探討這件事,那樣會更不利。
在這種時候, 你可以考慮怎樣措辭, 但是必須讓孩子明白這幾點:首先, 這是爸爸媽媽相愛的結果, 他們這樣會幸福。第二, 這是長大了做了爸爸媽媽之后才會有的事情 , 小孩子太小, 不能這么做。第三, 看起來媽媽好像受欺負了, 其實媽媽感到很高興, 因為爸爸愛她。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 父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如果我們從小就耐心、正面地解答孩子的疑問, 孩子就一定會形成正常的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