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白 琴 詩
《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閑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忽聞《悲風》調,宛若《寒松》吟。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
《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
昔在南陽城,唯餐獨山蕨。憶與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時過菊潭上,縱酒無休歇。泛此黃金花,頹然清歌發。
一朝摧玉樹,生死殊飄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歿。
誰傳《廣陵散》,但哭邙山骨。泉戶何時明?長掃狐兔窟。
《酬裴侍御留岫師弾琴見寄》
君同鮑明遠,邀彼休上人。鼓琴亂白雪,秋変江上春。
瑤草緑未衰,攀翻寄情親。相思両不見,流涙空盈巾。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呉吟》
昨夜誰為呉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巌下音。
我宿黃山碧渓月,聴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
半酣更発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獨酌》
春草如有意,羅生玉堂陰。東風吹愁來,白髪坐相侵。
獨酌勧孤影,閑歌面芳林。長松爾何知,蕭瑟為誰吟。
手舞石上月,膝橫花間琴。過此一壷外,悠悠非我心。
《送袁明府任長沙》
別離楊柳青,樽酒表丹誠。古道攜琴去,深山見峽迎。
暖風花繞樹,秋雨草沿城。自此長江內,無因夜犬驚。
《幽澗泉》
拂彼白石,彈吾素琴。幽澗愀兮流泉深,
善手明徽高張清。心寂歷似千古,松颼飗兮萬尋。
中見愁猿吊影而危處兮,叫秋木而長吟。
客有哀時失志而聽者,淚淋浪以沾襟。乃緝商綴羽,
潺湲成音。吾但寫聲發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澗泉,鳴深林。
《贈臨 県令晧弟》(時被訟停官)
陶令去彭沢,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無弦琴。
釣水路非遠,連鼇意何深。終期龍伯國,與爾相招尋。
王昌齡 琴 詩
《琴》
孤桐秘虛鳴,樸素傳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見初古人。
意遠風雪苦,時來江山春。 高宴未終曲,誰能辨經綸。
韓 愈 琴 詩
《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任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王 維 琴 詩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白 居 易 琴 詩
《廢 琴》
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古聲淡無味,不稱今人情。
玉徽光彩滅,朱弦塵土生。廢棄來已久,遺音尚泠泠。
不辭為君彈,縱彈人不聽。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
李 頎 琴 詩
《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沈沈飛雪白。 先拂聲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慽慽。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常 建 琴 詩
《江上琴興》
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萬木澄幽陰。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黃金。
《聽琴秋夜贈寇尊師》
琴當秋夜聽,況是洞中人。 一指指應法,一聲聲爽神。
寒蟲臨砌默,清吹裊燈頻。 何必鐘期耳,高閑自可親。
蘇 軾 琴 詩
《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其 它 琴 詩
《彈琴》·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聽鄭五愔彈琴》·孟浩然
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龍唇琴。
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余意在山水,聞之諧夙心。
《詠琴》·劉允濟
昔在龍門側,誰想鳳鳴時。 雕琢今為器,宮商不自持。
巴人緩疏節,楚客弄繁絲。 欲作高張引,翻成下調悲。
《聽岳州徐員外彈琴》·張祜
玉律潛符一古琴,哲人心見圣人心。
盡日南風似遺意,九疑猿鳥滿山吟。
《聞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李益
故人惜此去,留琴明月前。
今來我訪舊,淚灑白云天。
詎欲匣孤響,送君歸夜泉。
撫琴猶可絕,況此故無弦。
何必雍門奏,然后淚潺湲。
《僧院聽琴》·楊巨源
禪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見聽時心。
離聲怨調秋堂夕,云向蒼梧湘水深。
《聽尹煉師彈琴》·吳筠
至樂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鄭聲久亂雅,此道稀能尊。
吾見尹仙翁,伯牙今復存。 眾人乘其流,夫子達其源。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濤奔。 都忘邇城闕,但覺清心魂。
代乏識微者,幽音誰與論。
《旅次江亭》·楊衡
扣舷不有寐,皓露清衣襟。 彌傷孤舟夜,遠結萬里心。
幽興惜瑤草,素懷寄鳴琴。 三奏月實上,寂寥寒江深。
《聽段處士彈琴》·方干
幾年調弄七條絲,元化分功十指知。 泉迸幽音離石底,松含細韻在霜枝。
窗中顧兔初圓夜,竹上寒蟬盡散時。 唯有此時心更靜,聲聲可作后人師。
《三峽流泉歌》·李季蘭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聞。 玉琴彈出轉寥夐,直似當時夢中聽。
三峽流泉幾千里,一時流入深閨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噴涌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 回湍曲瀨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
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 一彈既罷復一彈,愿似流泉鎮相續。
《聽穎師琴歌》·李賀
別浦云歸桂花渚,蜀國弦中雙鳳語。 芙蓉葉落秋鸞離,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牽白鹿。 誰看挾劍赴長橋,誰看浸發題春竹。
竺僧前立當吾門,梵宮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軫長八尺,嶧陽老樹非桐孫。
涼館聞弦驚病客,藥囊暫別龍須席。 請歌直請卿相歌,奉禮官卑復何益。
《聽樂山人彈易水》·賈島
朱絲弦底燕泉急,燕將云孫白日彈。
嬴氏歸山陵已掘,聲聲猶帶發沖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