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離婚時,父母大都只顧自己,或是用嚴厲的方式來約束孩子。其實,離異家庭的孩子面對的問題也許比父母還多。他們會感到悲傷、憂愁、恐懼、失落、憤怒,出現情緒低落、成績下降及與同學相處困難、說謊、成績退步、攻擊同學等。有時候,孩子雖然理智上明白父母離婚的意義,但仍然無法排遣不良情緒,會出現頭痛、肚子痛等身心癥狀,甚至還可能會影響孩子以后對婚姻的態度。所以,幫助孩子平靜度過離婚這段時期是很重要的,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也是需要長期關注的。
夫妻離婚,要注意幾點:離婚前就應讓孩子知道父母要離婚和父母離婚的意義,給孩子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調適。要讓孩子明確地知道,父母離婚并不代表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了,不代表孩子將要失去自己的父親或母親。孩子也需要知道父母離婚并不是他的錯,跟他說明離婚是父母間的問題,與孩子無關。其次,讓孩子了解日后的生活可能產生的變化,父母離婚后將分開住,孩子會住在哪里、跟誰住、多久可以見到雙親的另一方。
離婚后多和孩子交流、聊天,說說學校課業和人際上的事情,并讓其參與決定家庭事務,讓孩子感覺自己很重要而且被需要。但不要讓孩子負擔太多的家務事,否則他可能會覺得壓力過大而不愿回家,在外游蕩。父母還要注意,自己失去的感情不能在孩子身上找補償。
生活中盡量避免大的改變,如搬家、轉學、很快的再婚等等。父母中一位離開,已經讓孩子難以承受,要避免其他的不穩定因素。并鼓勵孩子多和另一方來往。
其實,只要父母明智,離婚不見得就一定會引起孩子的心理問題。但有些父母往往會在離婚的過程中利用孩子,希望孩子站在自己一方。有的在孩子面前批評、指責另一方;有的用金錢收買拉攏孩子;有的成天向孩子訴苦;有的挑起孩子對另一方的仇恨,說是另一方拋棄了自己和孩子;有的禁止孩子和另一方來往。這些做法往往對孩子心理健康不利,隨著孩子長大,他也會逐漸發覺父母的狹隘和自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