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大學生通過幾年的大學生活,在知識、能力和人格方面都有了積極顯著的發展。同學們都準備畢業后在專業領域內一展身手,凸現個人價值以實現自我。然而當今社會人才濟濟競爭激烈,面對各種思潮的困擾,面臨人生的多重選擇,初涉人世的畢業生們的心理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一般說來,畢業大學生面臨了就業、考研及情感這三支傷心箭。
一、畢業大學生的就業心理
1、不能面對現實和接納現實
大學畢業生大都自視較高,在走出校門之前,大都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開創一番大事業的宏大抱負。但由于他們涉世尚淺,接觸社會較少,理想往往脫離客觀條件。在擇業過程中大家并未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知識能力性格愛好氣質等與以后從事的職業是否匹配,沒有深入考慮所選擇的單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發展。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產生不安或不滿情緒,失去競爭的勇氣。
2、缺乏腳踏實地的敬業精神
很多同學對自我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他們往往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希望一畢業就進入好單位,在較短時間里一舉成名,沉溺在對未來的設想中,卻不能從小事做起,從基層做起,從現在做起。殊不知,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日積月累的經驗的沉淀,怎么可能會成功?
3、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畢業前夕,很多同學都可能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焦慮和急躁、自卑、自負、問題行為及過分依賴等問題。這樣,無疑是給大學生套上了沉重的心理枷鎖。這種枷鎖,又往往使他們缺乏自我控制,心理緊張,煩躁不安,無所適從,有時甚至會導致事倍功半甚至事與愿違等。
二、畢業大學生的考研心理
用“煎熬”一詞來形容考研是再確切不過了。從考試結束到公布成績的這兩個月期間,正是所謂的“每一天都在希望與失望中痛苦不堪”。
當今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同時,社會對學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驅使了多數本科畢業生考研,所以,考研給畢業生帶來的壓力是不容小覷的。與此同時,考研與找工作又同時間進行,在未確定考研的結果前還得找工作,遇到滿意的單位真是簽也不是,不簽也不是,這種兩難的境地深深地折磨著許多畢業生。加之考研本身也競爭強烈,這就更加重了畢業生的心理負擔,很容易使畢業生產生頹廢、焦躁不安和抑郁等的心理問題。
三、畢業大學生的情感心理
很多人都說,沒有愛情的大學生活是不完整的。因此,畢業大學生在面臨就業、考研的壓力同時還要忍受情感的煎熬。大學生活中的愛情是甜蜜的,可是一旦遭遇畢業,這些甜蜜的“小夫妻”就必須面臨分分合合的殘酷與現實。潛在的或實際的分手威脅時刻在侵擾著一部分畢業生的生活。如果兩人的工作不在同一個城市,那么,他們是繼續維持異地戀還是分手?如果決定維持異地戀,那么,他們是否能持久?就算能持久,那么將來怎么辦?許許多多的情感問題把很多畢業生折磨得苦不堪言。隨之而來的情感心理問題也就不能忽視了。
畢業大學生的心理面臨就業、考研、情感的問題,那么他們應該如何調試、控制自己呢?歸根到底還是要靠自己。畢業生要增強自己面對挫折的能力和應對壓力的能力。對單位里新的人際關系和工作壓力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當發現自己在學校里形成的一些信念與現實生活不符時,要有自我調整的能力。一些學生在學校里覺得自己是天之驕子,自我評價很高,到工作中遇到挫折可能又會認為自己是最沒用的人,對自己全盤否定,這都是不健康的情緒。應該認識到,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堅持和努力奮斗,是一個畢業生走出校門后應當著力培養的基本素質。同時也應認識到,考研是完善自我發展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如果考不上,也未必就能阻礙自己發展的趨勢和道路。大學畢業生要增強自己應對失敗、孤獨的決心,相信自己的未來。至于情感問題,畢業大學生更應該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切莫因小失大,抱憾終生。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畢業大學生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品質,磨煉堅強的意志,培養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在畢業的重要關頭,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的心理,不至于在困難面前退縮。
現今的大學生正是國家的棟梁之才,社會的可造之人,因此,高校畢業生更應堅持“祖國強盛,我的責任”的口號,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發揮特長,為祖國的繁榮添一份自己的力量!大學畢業生也應該堅信“長風破浪終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多一份豪氣和霸氣,去成就一分自己的天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