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寫佛教論文
下面就撰寫佛教論文,談些個人體會,僅供參考。
一、寫論文的要求
1、標題
論文都有標題,字數不宜太長,一般不超過20字;應與內容符合,可設副標題,用直敘方式,不必用感嘆號或問號;不能寫成廣告語、新聞報道用語。
2、署名
應該署真名、真實的單位,以體現責任,便于后人追蹤研究。論文作者,指對選題、論證、文獻、方案、資料、總結、方法、實修、撰寫等全過程的責任人,能夠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
總之,論文署名應當如實,最好能夠列明論文指導人。
3、序言
它是論文的概要,須簡明扼要,使讀者了解論文的核心:寫作目的、核心思想等。
4、材料和方法
應當盡量運用先進的檢索工具,找到相關的材料,并運用適當的方法,加以論述和研究。
5、結論
應當是前面論述的自然歸納、高度概括,并合乎邏輯。
6、爭議問題
對于有爭議的問題,應該清楚列出爭論的焦點,通過分析、推理,或運用新的材料和文獻,得出新的結論。
7、結語
通過前面的論述,得出明確可靠的結論。
8、參考文獻
養成注明參考文獻出處的習慣,目的是為便于查找、核對,進行追蹤研究,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總之,要實事求是。
9、后記
主要談談寫作背景和因緣。對論文的指導者、協助者等表示感謝。
10、摘要
根據論文字數,大約以百分之一的文字,簡要概括全文,置于篇首。摘要必須精心撰寫,要讓讀者看到論文的縮影,引起讀者的興趣。
11、關鍵詞
置于摘要之后,一般為3——5個。
二、寫論文的流程與技巧
材料是論文的基礎,觀點是論文的核心,文字是論文的表現。材料和觀點為論文的組成要素,并以文字形式來表達。論文由若干部分組成,各個部分要有邏輯性,材料要真實可靠。
不一定所有的論文都要有新材料、新觀點、新方法、新現象、新效果。尤其是佛教方面的論文,關鍵是要能夠搞清教理與修行的關系,并如法修行,將所學落實于心行,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諦,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通過學修而證得。若一味強調創新,而不注重繼承,恐怕只會南轅北轍,偏離佛陀制教的本懷。學修佛法是要解決現實人生的根本問題——生死問題、煩惱問題。無論時空如何變化,人所面臨的老病死等痛苦,及貪嗔癡等煩惱,永遠不會改變,故解決這些根本問題的修行原理與方法:十二緣起、四圣諦、戒定慧三學、八正道、四念處、三十七道品等,也永遠不會改變,它們是永恒不變的真諦。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掌握學修的原理、方法和道次第,并如法而行。寫作,就是要搞清某個課題,它的來龍去脈,以解決學修中遇到的困惑,對治當下的迷惑、痛苦、煩惱,這需要從原典及自己的修行實踐中來考量。
論文的觀點要明確,并能正確對待不同的觀點。結論是通過材料及論述,自然呈現出來,而非強詞奪理、我執我見。寫作要避免片面性、主觀性、隨意性,一定要自圓其說,不能前后矛盾。要在比較中求同存異,提高認識,開發智慧,探索真理,不懼權威。
語言要純樸自然,清新流暢,不要刻意雕琢,論述要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結構恰當。
1、準備
不會寫論文的人不要怕,你只不過不習慣寫作罷了。只要反復訓練,一定能夠得心應手。
一般先確定主題的范圍,再圍繞主題收集材料、起草寫作大綱。論文寫作前可以深思熟慮,等成竹在胸,再一氣呵成——不過,這只是理想的狀態。
2、寫作
有人寫作,只是腦子一片混亂、空空洞洞,這當然寫不出來。但是,在寫作過程中,寫寫停停,找材料、查數據,這是很正常的事。
一般來說,可以邊閱讀材料,邊做閱讀筆記,邊深入思考,逐漸形成觀點,并反復斟酌。
那種先有觀點,再找材料,加以印證的方法,極其危險。因為,事先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再去尋找材料來支持自己的觀點——這就有了先入為主的思想,在佛法中叫“我執”,是最危險的敵人。
尋找相關的材料,進行閱讀,深入思考,并在生活中加以實踐、驗證,這非常重要。
但是,不必查找并閱讀所有的相關材料——因為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不必要的。即使查找并閱讀了所有材料——恐怕你會發現:不必再寫論文了。要么你的大腦已經被那些材料所淹沒,要么你會發現自己想到的、沒有想到的,他人早已想到、寫到了。
當然,換個角度來說,即使有人寫了有關主題,自己也同樣可以研究,因為研究的方法、過程和結果,必然因人而異——這在佛法中叫“無常、無我”。好比閱讀同一篇經典,各人的理解、感受可能完全不同。再比如周易、紅學、佛教等,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斷深入研究,這就是傳承。
又好比他人吃飽了飯,不等于自己也已經吃飽了,必須自己親自吃飯,而且必須每天都要吃飯,才能延續生命。尤其是學修佛法,佛陀、圣人需要修習戒定慧三學、八正道、四念處等,我們也需要修習戒定慧三學、八正道、四念處等,而且必須完全按照指示去做,不可自以為是,任意串改。如果佛陀在世,恐怕會指出弟子哪些方面沒有嚴格按照要求去做,而不會指責弟子抄襲了自己的語言和行為。
所以,認為寫作一定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這會令人感到困惑。比如佛陀指出的修行解脫的道路——八正道,被稱為“古仙人道”,佛陀所說的法——法爾如是,并不需要我們去創造發明,因為佛陀說:他所說的法,只是他發現的而已。
同樣,我們進行寫作,就是要有探索真理的心,搞清一個主題,解決現實人生中的困惑、痛苦和煩惱,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
當然,從自利利他的弘法的角度來說,就必須先要自己搞清弄懂,然后用現代人能夠理解的語言加以解說。
3、修改
完成初稿后,一般要放一段時間,反復思考、修改,不斷完善。可以請老師、同事等有關人員提意見,并吸收他們的合理化建議。對于不合理的建議,可以不必采納,但是態度一定要謙和、恭敬。既不固執己見,也不曲意迎合。抱著認真聽取意見的態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心態
如果寫作不是為了發表,而是為了探索真理,那最好不過。因為佛陀告誡弟子,要以“無所得”的心,努力地斷惡修善,才能真正做到自利利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只管耕耘,不問收獲”——這也是一種理想境界。
二、如何寫普通論文
以下是一些專家的建議,僅供參考。
一、優秀論文的要素
1、正確的選題;2、合適的切入點;3、簡潔明了;4、自己的貢獻;5、可靠的可重現的結果;6、可重復的過程;7、好的結構和邏輯流程;8、精選的參考文獻。
二、學位論文要素
1、選題;2、資料;3、結構;4、方法;5、見解;6、文章;7、社會責任。
三、選題要求
1、學術性、理論性;2、實踐性、針對性;3、充足的資料;4、揚長避短。
四、題目設計四項要求
1、新穎;2、與內容相符;3、題目大小適當;4、能夠揚長避短。
五、學位論文題目設計三項規則
1、題目必須是動賓結構的短語,不能是句子;2、題目只確定研究對象,不表達作者觀點;3、題目應力求明確、簡短,忌冗長。
六、寫作步驟
注意寫作的總體步驟,幾個重點環節,引證的規范問題。
第一步,確定論文的選題。五新:新觀點、新發現、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
本專業的研究空白、發生爭議的話題(自己的觀點感到較為充分)、對比性的話題、從其他專業角度研究本專業的話題(這是一種選題的邊際效應)、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話題、剛剛冒出來的本專業的新問題。
第二步,圍繞已經確定的論文選題,回顧相關的理論和研究,即“文獻檢索”;
否則,論文內容很可能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過程,也是啟發思路、產生觀點火花的過程。否則,等于掐掉自己新觀點、新視角、新材料的來源。這也為下一步做觀點、角度、材料上的準備。
第三步,提出選題的理論假設,或要研究的具體問題。
第一類觀點方面:具體觀點是什么?可設想一個或幾個觀點,僅僅是假設,通過許多證據、材料,嚴密的論證和適當的論證框架結構,證明假設成立,才能形成論文的主體。
第二類實用性:具體論證什么問題?可提出許多原因、各種環境條件的影響,是否與所論證的問題相關,到什么程度,需要科學調查與分析。
第四步,決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
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可歸為兩大范疇,思辨研究和實證研究。后者又可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兩種具體研究方法。
第五步,設計論文的框架結構。
論文要有序言、第一章、主體章節、結束語。章節的設置寫前要有大體的布局,結構合理;章與章之間有邏輯聯系,防止盲目寫,淹沒主題,不知所云。這一步經常變動。但文章框架不能僅存于腦中,要形成文字,具體到“節”更好,便于寫作時心中有數。
這是正式動筆前,較廣泛地征求其他專家意見的好機會。
第六步,對已經取得的文獻資料、調查材料和各種論據進行分析、歸類,分別充實到各章節中,再進行解釋、論證。
就是論文寫作本身,意在理解論文寫作的過程。各種材料和論據,要證明論點或說明具體問題,需要通過對材料的組織和論證,才能使其變得富有生命力,自然、有力地為所論的題目服務。用正確的邏輯思維和嚴謹的數據組織方式,緊緊圍繞已經確定的理論假設或具體問題,調動所學的各種知識,通過正論(主要形式)、反論、設論、駁論、喻論等方法,論證觀點或問題,得出結論,完成論文。論證通常會出現種種材料使用或缺乏、邏輯推理、論據與論題不相配等問題,需停下再找材料、訪問專家,充實或削減原來論文框架中的內容,必要時對結構進行局部調整。有時寫作時間安排過緊,就來不及調整論文結構,很可惜。
第七步,必要時重新估量選題,修正論證對象的范圍。
若原選題不適當,或難以完成,要及時調整寫作計劃,改變選題。有時問題不在選題本身,而在于選題論證的范圍過大。
第八步,對論文從技術上進行規范化的檢查和調整。
章節設計的技術問題(含目錄)、文中的引證標示、注釋及編號、文后的參考文獻編排,及不屬于論文本身的內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關鍵詞等,都要按照規范化的要求進行檢查和調整。雖然屬于技術性問題,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學態度。特別是引證,凡是使用了別人觀點的地方,都必須注明材料來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將別人的研究成果變成自己的。標明的材料來源也要十分清楚,論著名稱、作者或編者、出版社或發表的刊物名稱、出版或發表時間等,一應具全。有時,一篇較有水平的論文,答辯時提出批評的主要問題是引證的不規范,由于這個原因,使論文的評價變低,很遺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