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莽錢”乃西漢末年王莽新政時期所鑄,又稱“莽錢”或“莽幣”。王莽鑄幣銅質精良,造型規整;錢文以懸針纂為主,筆畫流暢、布局得體;鑄幣工藝及藝術性考究,在中國貨幣史上首屈一指。故此,王莽歷來被泉界譽為中國鑄幣第一高手,新莽錢幣歷來為錢幣愛好者所珍愛。
王莽,字臣君,漢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西漢末以外戚掌權,毒死平帝,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太子,自稱“假皇帝”。
公元9年,王莽篡位稱帝,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
王莽篡位后,托古改制,在其執政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里,接連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
第一次于居攝二年,即公元7年下令鑄大錢,文曰“大泉五十”(一枚當五銖錢五十枚),緊接造“契刀五百和金錯刀一刀平五千”,一枚當五銖五百枚和五千枚與五銖錢并行。
第二次于始建國元年,即公元9年下令廢契刀、金錯刀和五銖錢,鑄小泉直一,與大泉五十并行。
始建國二年,下令實行“五均賒貸”和“六莞”法。此次改革后的貨幣種類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即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質;“六名”即金貨、銀貨、龜貨、貝貨、泉貨和布貨;“二十八品”則為金貨一品、銀貨二品、龜貨四品、貝貨五品、泉貨六品、布貨十品,共28品。
28品中,金屬貨幣形態為泉貨六品和布貨十品,即是莽錢著名的六泉十布。這種名目繁多,幣制混亂的“寶貨制”頒布發行后,“百姓潰亂,其貨不行”,雖嚴刑峻法也無劑于事。無奈,元狩四年(公元14年),王莽又進行了最后一次貨幣改革,改行“貨泉”和“貨布”兩種鑄幣。
王莽屢改幣制,造成經濟混亂,賦役繁重,民不聊生,引發全國農民大起義,導致了新朝的快速消亡。其自己在公元23年,被綠林軍攻入長安被殺。
品類繁多的新莽貨幣,從傳世和出土的實物來看,只是“大泉五十”、“貨泉”兩種獲得了大量流通,小泉直一、貨布、布泉也稍多一些。其余都不多見。金錯刀及六泉中的么、幼、中、壯泉,十布中的小、么、幼、中、壯、第、次布等,傳世極為罕見。其中又以壯泉四十最為難得。
2012 年5月,嘉德錢幣專場一枚“壯泉四十”以23萬元價格成交。
2013年5月,中國嘉德拍賣會一組六泉幣以33.35萬元格成交。
2017年3月,天眷堂微拍一枚“中泉三十”,最終以11.024萬元價格成交。
王莽之大錢 “國寶金匱直萬”被視為鎮庫幣:目前存世有正字版、簡筆直版兩種。其中,正字版極罕見。2001年前后陜西咸陽發現一些“國寶金匱直萬”錢,錢體多黑色水銀古包漿,字文略小。直字內比國博版少一橫,多有破損,完美者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