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為患者推拿治療頸椎病、腰椎病、后背痛,只要辯證準確,一般情況五六次即可達到滿意療效。常用推拿治療手法分為理筋類手法和扳動類手法(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正骨手法),今天將我在臨床中如何運用推拿手法治療頸椎病總結分享給大家:
1、治療原則 疏通經絡,活血祛瘀,剝離粘連,整復錯位、解除神經、血管的受壓,恢復頸椎的平衡。
2、施術部位 頸肩部及是累肢體。
3、施術手法 拿法、滾法、點揉、彈撥、牽引旋轉、頸椎扳法。
4、時間與刺激量 每次十五到三十分鐘,1到2日1次。刺激量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5、手法操作 常規舒筋通絡手法(分四個步驟)
(1)拿肩井:病人取座位。術者立于患者后方,雙手在患者肩井部施拿法;
(2)肘滾雙肩:術者立于患者側后方,以一手小臂在患者一側肩部施滾法;
(3)點揉頸項部:術者立于患者側后方,一手扶其頭部,另手拇指點揉患者頸項部棘突兩側數遍;
(4)點按項背部重點穴位:風府、風池、天柱、頸百勞、大杼、肩中俞、肩外俞、肩井、曲垣、天宗、頸部壓痛點等,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點按。
(5)撥伸搖頸理筋法 緊接上法。術者雙手托包病人頭部向前上方撥伸,在輕度牽引下先向健側、后向傷側旋轉至最大限度,再轉回中立位,將頭頸前屈后伸數次;繼之,用一手扶病人顳頂部,另一手托扶下頜,前臂壓肩峰部,做相反方向的分離動作(以牽拉頸側部肌肉)左右各1次;
除常規手法外,尚有頸椎扳法(民間稱之為正骨手法),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應用:
(1)頸椎側屈扳法:患者座位、醫生站于患者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彎頸椎凸側的橫突處,另一手手掌抵住其頭對側顳部,兩手協同相反方向用力,使頸椎緩緩向頸椎凸側側彎,彎至有阻力時稍作停頓,再做一個小幅度、有控制的扳動。
(2)仰臥撥伸旋轉法 病人仰臥于治療床施。術者坐于床頭低凳上,用雙膝頂住病人兩肩固定;兩手分別托其枕部與下頜部,用力向上撥伸并緩慢左、右旋轉數次,使患者恢復中立位并緩慢停止用力。
(3)頸椎定位旋轉扳法 患者座位,低頭10-15度,醫生站在患者側后方,一上肢肘關節屈曲用肘窩將患者下頜部托住,并用上臂與前臂和手將患者頭部環抱固定,醫生另一手用拇指頂住患者頸椎棘突患側的后外側緣,然后用固定頭部的上肢將患者頭部向患者頸椎棘突偏歪側方向輕輕旋轉,待其放松后,再將患者頭部向患者頸椎棘突偏歪側拖轉至有阻力時稍作停頓,再做一個瞬間快速的小幅度旋轉牽拉動作,同時,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復位。
本文為唐山一得堂經方中醫診所邵銀中醫師整理,僅供同行交流之用,醫師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其中幾種適合患者的手法操作。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斧正!頸椎病患者請到專業中醫執業醫師處咨詢治療,以免造成嚴重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