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造機制在概念上是一個單純的過程,由三個步驟組成:
步驟一(你的工作):要求。
步驟二(非你的工作):給出的回應。
步驟三(你的工作):必須收受或涵融給出的響應。
步驟一:要求
步驟二:宇宙的回應
步驟三:涵融的藝術
2
每件事情都有兩面:想要的與不想要的
每件事情其實都是兩面的:你所愿望的與所缺乏的。當你認為自己是在想著某件想要的事情時,實際上,你也正是在想著愿望的反面。換句話說,就是「我要健康;我不要生病」、「我希望財務健全;我不要過缺錢的日子」、「我希望自己的人緣好;我不希望落單」。
你所想的與你所得到的定然是完美的共振,唯其如此,才有助于使你所想與你在生活中的作為形成有意識的關聯,但是,你若能夠事先弄清楚自己應該何去何從,那將會更有幫助。一旦你了解自己的情緒及其所給出的重要訊息,甚至不需要等到經驗來告訴你某些東西,你就能了解自己的振動,只要透過感受,你就可以明白自己應該何去何從。
3
專注于所愿,而不要專注于所缺
無論你是否意識到,創造機制自會發生。由于人生經驗是多樣的、是對照比較的,心中不斷會有新的喜好,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形下,你就將之當成一種要求放射了出來。按照吸引力法則,就在你放射一種喜好時,本源能量會接收到你的振動,立刻做出響應,這時候你就必須與之共振。
你的愿望得到了響應,但是你之所以無法察覺,是因為在你的問求(步驟一)與你的涵容(步驟三)之間有一段時間差。縱使你因為對照比較而生出了某種愿望,但一般的情況卻是,你并未一心一意地關注于愿望的本身,反而是將自己拋入了那個促使愿望發生的相反情況。如此一來,你的振動與其說是愿望的本身,還不如說只是引發愿望的那個原因。
4
落實每個愿望,鑰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的想法等同于引力點,感受則顯示了你是在涵融還是在抗拒,了解了這個道理,也就掌握了落實任何愿望的鑰匙。
疾病本不自生,但卻可能因負面的想法而阻斷了你本然的健康之流,這就有如貧窮本不自生,但想法卻阻斷了你本然的富足之流。圓滿始終流向你,如果不是你的想法減緩或阻滯了它,在人生的各個領域你都可以經驗得到。
對于任何你所企望的事,現在的處境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注意自己的感受方式,將自己的想法導向正面的感受,就能夠重新與本來屬于你的圓滿形成共振。
切記,你本是純粹的非物質界能量的延伸,你越是與本來的你和諧振動,就越會感覺到自在。
你的非物質界部分,我們稱之為內在存有,也就是你的本源。你把能量的本源或生命力稱為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你涵融并與之完全契合或者是抗拒的時候,你是可以有意識地覺察到的,而你與本源兼容或抗拒程度,情緒正是最好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