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史氏曰】《未經檢視的人生不值得過》的兩位日本作者白取春彥和冀劍制在《跟著穆勒檢視“自由”——我選擇自由地活著》一節中這樣總結穆勒關于“自由”的論述:“穆勒相信,人可以改變并重獲新生。其關鍵就在于,給予每個人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每個人都應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社會也必須承認個人自由,不加以干涉。若從外部干涉或阻礙個人的自由,以結果來說,會妨礙社會整體的進步與幸福發展。只要借鑒過去的經驗就可以了解,超脫社會常規慣例并過著自由生活的人,能對社會整體有所貢獻,社會不應把這些人當作特異人士而加以排除。慣于服從宗教嚴苛倫理觀的人,有時會有壓抑自己情感與愿望的傾向,但穆勒認為,個人情感與愿望就如同信念與自制力,都是讓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必要元素。并且他認為,雖然情感與情緒有誘發惡的危險性,但也是有可能達到善的目的的。亦即,穆勒是相信人類的。他如此說明自己對人類的觀點:'人類并不是機器,而是如同一棵樹般的存在。遵循著富含生命力的內在力量,向四面八方伸展枝葉,追求自身的成長。’自由就是去培育名為人類的樹木。”
白取春彥補充說:“穆勒認為,每個人都像是各自成長的樹木一般,因此老師能夠做的事情,頂多就是為了讓樹木能夠好好成長,而給樹木澆水灌溉。這雖然不算是直接給予學生助力,但至少也是一種'解放’,而非去強迫學生。而澆水的方式,就是老師所能擁有的最大的自由了。”
為了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兩位對穆勒的主要觀點做了如下介紹,我以為讀一讀,想一想對我們這些教師無疑是一種提醒,“穆勒認為,多數人專制的制度,通常會把當今社會現狀當作范例。越接近這個社會榜樣的人,越會被認為是一個好市民。這樣的價值判斷強烈滲透每個人的生活,可以說是一種相當強大的暴力。”多數人會以他們共同的“正常的理性”去建立社會倫理,“法律也是依這些多數人為中心的輿論而制定的,法律之所以會有偏頗,是因為它基于多數人的喜好與憎惡。事實上,輿論可是比法律還要強大。”一些“所謂權威的觀點,成了世界上多數人價值判斷的基準。”“希望可以跟大眾一樣過著普通生活的人通常很難察覺到,權威的道德觀與價值觀是一種為了達到更強力的支配,而在隱秘中加諸眾人的限制;這些價值觀有一天也會融入自古以來即在這個領域扎根的習慣這么一來,人們的思考與行動就會變得更加一致,也就更容易以多數人的權力來執行支配與操縱,更能輕易主張其行為的正當性了。將權力符合自身利益而制定的法律,以及依循這些法律的生活模式,總有一天會成為大眾的習慣、生活方式與倫理常識、'社會生活規則’,并在不知不不覺間強力地限制了我們的自由。盡量活出自由的自我。可以說,依循社會習慣與傳統宗教的要求去行動的人,說不上是能活出自我的人;配合別人的行動、跟隨社會潮流的人,也同樣是無法活出自我的人。而不受到任何人的干涉,不接受任何人的指示,也不被任何人束縛而行動的人,才是真正能活出自我的人。這樣的人不會遭到壓抑,而能隨心所欲地發揮自己的特性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