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偉:對課程與教學的領導體現了一個校長的管理水平
【異史氏曰】昨天與永通閑聊到校長放權的話題,我們共同的認識是校長職責所在的的所謂權還真不是說放就可以放的。一個校長必須明白,學校的管理,說到底其核心工作就是對辦學思想的管理,其根基又是對學校課程的管理。某種程度上講,校長領導力主要體現在課程領導力上,而課程領導力又建立在對課程的認識上。你自己對課程與教學如何實施毫無意見,或者只有籠統的要求,而以“放手”的方式讓副手或教學部門去拿方案,就是不負責任,至少屬于偷懶,要不就是你自己根本就不具備這方面的認知。《課程文化》的作者帕梅拉·博洛廷·約瑟夫認為,一個校長必須清楚的是“課程并不是在辦公室里或教研室里創造出來的,而是在教室里一天天地慢慢創造出來的”,因為人的學習是通過創造世界、人際交往和完善自我這三種對話性實踐而完成的。任何一門課程總是需要師生在具體的教學體驗中實現。校長與學校教學管理管理部門的主要任務就是規劃、調控、評估等具體措施幫助和指導師生有效地實施這些課程,這規劃規劃、調控、評估等說得簡單一點就是所謂的教學領導。 領導力,同樣不是在辦公室或教研室創造出來的,是要管理者同師生一起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慢慢實踐、探索中形成與提升的。校長的教學領導力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一樣,源自課堂,來自實踐。從這個視角來看,校長不僅應該堅持聽課,更應該盡其所能兼課,沒有具體的課堂教學觀察與實踐,難免出現瞎指揮、亂指揮的問題。一個教師的課程與教學的能力的提升,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制定個什么要求就可以了事的,重要的是要指導教師們如何落實這些要求,所謂名師專家的作用,也不是弄個什么工作室就可以帶出一批懂教學的老師的。尤其是對新手教師,開始幾年還是需要手把手的指導的,否則可能會出現兩種狀況,一是“自由生長”(其實自生自滅更恰當),一是被“帶”歪了(所謂以其昏昏是也)。杜威在《我們如何思維》中談及課程重組時強調:“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是,去尋找將民族的盲目和因循守舊的經驗轉化成為有啟發意義的,開發人心智的試驗方法”。一個校長要致力思考與踐行的,恐怕就在這里。一個校長如果連這個都放手了,還同他扯什么管理水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