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巧克力分為兩種:白巧克力、黑巧克力。
吃過巧克力的人都知道,它可以作為單獨食品食用,也可以作為調味品輔助食物進行食用。
那你知道,自己手里吃那塊巧克力,是如何從一朵嬌嫩的花,變成美味的巧克力的嗎?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你吃的每一塊巧克力經歷了什么?
巧克力有悠長的歷史,不多說,直接上圖,讓大家了解巧克力的前世今生。
可可豆的生長需要一個炎熱而多雨的環境,因此現如今它的主要產地分布于赤道南、北緯約20度以內的區塊。(中南美洲、西非及東南亞等三地。)
不同的生長環境也造就了不同的風味,有帶果香的、也有帶煙熏風味的……
經過修剪和精心培植的可可樹大多數會在第五年開始結果。
成熟后的可可樹全年都結果,但收獲卻通常是季節性的,再加上它的根基淺,非常脆弱,采摘可可豆莢非常困難!
可可樹上的果實便是可可果,成熟的可可果大約重1千克,每個莢果里面都是白色的果肉,包裹著25-40顆可可豆。
收獲后,將豆莢切開,取出可可豆和果肉,然后放在52度的恒溫的大木箱里,覆蓋香蕉葉,讓其發酵4天到7天,在24小時、48小時、96小時后進行攪拌。
這一發酵過程,對于巧克力風味的形成至關重要,可可豆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變成深棕色。而在這個過程中,豆子的溫度可以超過50攝氏度(120℃)。
發酵之后的可可豆中還含有很多水分,為了方便保存運輸,必須讓可可豆的濕度從60%降到7%。
干燥本身對可可的風味而言,也至關重要,這個過程大概需要3~9天。曬好后,不合格的可可豆會被淘汰掉。
干燥后的可可豆被裝入麻袋,運到世界各地的巧克力生產商手中。世界各地的巧克力工廠千千萬,而小愛的故鄉——巧克力王國比利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呢!
被送到加工廠的可可豆,經過精挑細選之后,會被121度的高溫烘烤2個小時,之后,我們就可以聞到誘人的巧克力香味了。
然后再經過若干道工序,去掉可可豆的薄殼,將可可豆分離成可可粉和可可脂。
可可脂,增添了巧克力絲滑的口感;可可粉,則散發迷人的香氣,完美!
最后就是將可可脂、可可粉、白糖、香草、奶油等原料,按商家自己手里的配方,成比例調配,不同的巧克力就出現了:
黑巧克力=可可含量30%以上+糖
白巧克力=可可含量30%左右+糖+牛奶+香料
牛奶巧克力=可可含量25%以上+牛奶+糖
溫馨提示:在選擇巧克力時,最佳的可可含量約在50%—75%之間,少于這個區間的巧克力會過甜,超出這個區間會比較苦。
巧克力形成之后,巧克力大師會根據所需,利用各種模具,加入各種配料,制成各種精美的巧克力。
制作過程:可可豆→可可仁→烘焙消毒→碾磨→可可液罐裝→壓榨→可可粉、可可脂,經過一層層復雜的工序,最終制成高品質的巧克力。
從液體巧克力到固體巧克力的過程,叫做調溫。這個過程要將巧克力反復地升溫和降溫,以此來改變巧克力的結構。只有這樣,巧克力才能產生濃郁細膩的口感,否則,就會吃起來沙沙的。
是不是沒有想到,一塊巧克力的誕生,原來是要經歷如此多的工序呢?而且每一道工序可都會影響最后的口感呢!
所以,一定要好好品嘗手里的巧克力,莫辜負了它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