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黃鶴樓,千百年來,多少人在此登臨遠眺,望著滾滾東流的長江,揮筆寫下了心中的喜怒哀樂,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從金色的琉璃屋檐中,飛向華夏大地的四面八方。
黃鶴樓,讓我們記住了李白、孟浩然、崔顥......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然而,大家熟悉的愛國名將岳飛,與黃鶴樓也有著不解之緣。
岳飛,在這里屯兵達七年之久,從黃鶴樓出發,他率領大軍進行了四次北伐。無數次,他在黃鶴樓上,面向北方,極目遠望,熱血沸騰,嘶喊出豪情云天的詩句。
公元1133年,傀儡政權劉豫配合金軍侵伐南宋,攻占了襄陽等六郡。岳飛于是上書奏請收復襄陽六郡。1134年5月,朝廷任命岳飛率軍出征,岳飛大破敵軍,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收復了失地,然而,朝廷卻要求岳飛收復六郡后,馬上揮師回朝。岳飛只得率部回到了鄂州(今武昌)。懷著悲憤的心情,他登上了黃鶴樓,寫下了這首《滿江紅》。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宋)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注:
萬歲山:在汴京,為皇帝游玩之地。
膏:血污。
河洛:指中原。
登上黃鶴樓,我遙望中原大地,掠過煙波籠罩的千山萬水,一片片城郭依稀浮現在我的眼前。遙想當年,故國是多么繁華,城中繁花似錦,城外柳樹成蔭,華美的建筑如同仙境。萬歲山前,美女如云;蓬壺殿里,日日笙歌。但是如今呢?卻只有敵寇的鐵蹄,到處生靈涂炭。
將士們在哪里?他們的鮮血染紅了疆場。百姓又在何處?他們已經在戰亂中失去了生命。曾經的大好河山仍然在,卻是滿目瘡痍、民不聊生。什么時候我能請纓殺敵,率領勇士們揮鞭揚馬,直搗河洛。等到 得勝歸來之時,我乘著一騎黃鶴,重游黃鶴樓!
這首詞,上闋寫景,岳飛通過登臨黃鶴樓,追憶汴京昔日繁華與榮耀,然后與現在的凄涼做對比;下闋表達自己的理想,岳飛想到這一幕,于是想到血戰沙場,收復失地。
宋朝,是一個經濟和文化都高度發達的朝代。北宋的都城汴京,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發達城市,一幅《清明上河圖》就可窺見昔日的繁華,“花遮柳護,鳳樓龍閣”也可相見當年的榮光。
然而,入侵者的鐵蹄讓這一切成為了夢幻泡影,作為血性男兒的岳飛,想到這里,怎么能不心痛?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的精忠報國思想與超凡的人格魅力,跨越了時空,成為一座豐碑永駐國人的心中,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為保家衛國而浴血奮戰。
正是這種精神,數百年來,黃鶴樓,雖然一次次毀于戰火,但又一次次重新屹立起來,以更加雄健的姿態,聳立于長江之濱,用軒昂的氣宇守護著荊楚大地。
站在黃鶴樓上,仿佛看見大江上千帆浩浩蕩蕩,聽見岳家軍號角聲聲、戰鼓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