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狐智庫現場對話劉中錫)
7月7日,在“2019青島.中國財富論壇”期間,海爾金融保理總經理劉中錫出席論壇并與搜狐智庫對話。劉中錫表示,供應鏈金融服務正成為整合資源,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
他認為,供應鏈金融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途徑,改變了傳統金融機構只針對單一企業主體的授信模式,而是圍繞著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為上下游的中小型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如果把實體的供應鏈作為肌體,金融就是血液。金融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無縫銜接,通過恰當的方式,讓各方按照創造的價值來公允地分享,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這些年的實踐中,深刻的感受到金融只有回歸實體,真正的扎根產業,才能獲得最踏實、最長久的發展。”劉中錫說。
搜狐智庫:相比互聯網金融,你覺得物聯網共享金融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劉中錫:首先,物聯網、互聯網都是技術實現的手段,物聯網金融更側重的是建立在實體經濟上已有的智能化、網絡化的基礎上,連接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各個環節。物聯網金融是資金、信息、物流這三者合一,更強調通過觸點,與用戶、產業鏈各個環節不斷的交互迭代,使用戶最佳的體驗不斷提升。
第二,通過物聯網的傳感器可以對生產、倉儲、運輸、銷售動態跟蹤。而互聯網金融往往只是一個大數據的獲取,更多地是對人。物聯網更多地強調生產經營過程中對物的跟蹤,所有的觸點數據,可以實時的傳到網絡上,實現線上線下的交互,這是物聯網突出的特點。
第三,互聯網更強調的是流量,以流量致勝,而物聯網更強調立體的、動態的生態系統。互聯網用大數據AI做的風險控制模型,其實是偏主觀評判的。比如學歷高一點,如碩士及以上,違約的風險就會低一點,這是主觀經驗判斷。但是物聯網的數據都建立在這些觸點上,尤其不受主觀方所控制。從這個角度看,物聯網是一個客觀信用評估系統,這也是互聯網金融跟物聯網金融的差別。
物聯網金融一定是朝萬物互聯的方向發展,未來會有更多線上和線下觸點的動態結合。這是我理解的物聯網金融跟互聯網金融的區別。
搜狐智庫:在產業投行模式中,海爾金控形成了“觸點+資金+鏈接→生態圈→用戶最佳體驗”的創業范式,你們是如何與各大實體經濟產生“產業觸點”的?
劉中錫:觸點就是跟用戶不斷交互的一個工具和載體,我們從核心企業開始做業務,與這些企業有非常好的觸點來源,核心企業有產供銷,意味著它可以鏈接更多的企業,在這個鏈條上,可以通過核心企業融合進產業鏈條,再對核心企業從上至下延伸,從最終端的消費者到最初端的供應商。
我們希望這些觸點更多地起到活躍的作用,與各級動態形成交互。比如說山東某玉米的種植區,產業化不成熟,信息不暢通,農民不知道加工廠的需求,容易盲目生產;在前期農資采購和后期銷售環節又會被中間商層層擠壓利潤空間,忙活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錢。對于當地玉米深加工企業來說,同樣因為中間商加價,加工廠的原料成本被抬高,原材料供給也缺乏穩定性。他們也面臨著一般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的融資慢、融資難等問題。在傳統模式下,當地玉米產業鏈存在著種種痛點,急需改造升級。
這個玉米所在的產業鏈就是我們交互的一個觸點,這些鏈接的企業都是我們的用戶,我們可以給他們提供金融服務,讓他們能夠采購農資、生產經營,通過與農民、產業鏈各方交互,搭建“農信鏈”(農業鏈式信用生態)共創平臺,構建出玉米產業生態圈。通過打通產業鏈縱深,去除上百家中間商,讓農民知道加工廠需要什么,按需生產,讓深加工廠商能夠追溯原材料質量,確保銷量。這一模式可以為相關方增利20%-40%。
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就是幫助它與相關企業產生觸點,創造企業的生態圈、生態鏈。我們圍繞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為上下游的中小型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這樣能夠有效地降低他們的交易成本、操作成本和融資成本,提高產業鏈的運轉效率和競爭能力。大家相互促進,最后形成一個利益的共同體,在利益的驅動下,才可以市場化和可持續化。這些觸點的交互是動態的,這也是最真實的用戶體驗。
搜狐智庫:如何將物聯網與供應鏈相結合,讓它為實體經濟服務?
劉中錫:物聯網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通過跟用戶不斷交互形成供應鏈。跟供應鏈的結合過程就是物的傳遞,少數是服務的傳遞。比如生產制造類,或者第一第二類產業一定是物流產業更多,第三類產業有物流傳遞,也有一些服務的傳遞。
比如家里需要的電器甚至是冰箱里面缺多少飲料,缺多少日常用料,缺多少菜等,這些都可以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測。比如說空調,我快到家了,空調就開了,這些其實都是物聯網的一些設備。
物聯網可以進入和運營長租公寓。這些電器設備不一定是公寓運營商的,極有可能是租的,他們只有使用權。所有的運營,金融都隱在供應鏈后面,甚至人們都感覺不到。不用給他做貸款,只要給公寓的運營方,通過智能合約的約定等實現合作,其實這就是物聯網跟供應鏈的結合。
我們把實體的供應鏈作為肌體,健康是最關鍵的,金融就是血液。金融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無縫銜接,通過恰當的方式,讓各方按照創造的價值來公允地分享,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個過程由于供應鏈金融的核心沒有很好的抓手,就要通過物聯網這些觸點的管控,實現核心企業的信用多級傳遞,這其實也要靠物的方式。我認為物聯網與供應鏈的結合以后會越來越密切,互聯網會向物聯網發展,物聯網跟供應鏈最后會相互融合。
在這些年的實踐中,我們深刻的感受到金融只有回歸實體,只有真正的扎根產業,才能獲得最踏實、最長久的發展。(編輯/鄭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