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長江大橋夜景(單新元 攝)
2020年12月11日,五峰山長江大橋正式通車,連淮揚鎮淮鎮段鐵路首班列車將飛馳懸索橋。12月10日下午,江蘇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五峰山長江大橋建設技術創新的基本情況。
全長6.4公里、主跨1092米,五峰山長江大橋是世界上首座運行荷載量最大的高速公鐵兩用懸索橋,大橋的建成刷新了多項世界紀錄,實現中國橋梁建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歷史性跨越。
陳萬鈞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陳萬鈞介紹,五峰山大橋在建設時創下了七個世界第一,包括世界上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世界上公路鐵路車道數最多且荷載重量最大、世界上主纜直徑最大、世界上陸地沉井基礎面積最大、世界首座采用板桁結合新型加勁梁結構、世界首次在鐵路道砟橋面采用軋制不銹鋼復合鋼板、世界首次在正交異性板U肋與頂板之間采用全熔透焊接技。
高速穩定性參數測試(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供圖)
據了解,全橋共2根1.3米直徑的主纜,直徑之大為世界之最。每根主纜有352根索股組成,一根主纜拉力高達9萬噸,吊起1.5艘滿載的“遼寧號”航空母艦不在話下。而大橋北岸錨碇采用的大型沉井基礎,沉井縱向長100.7m,橫向寬72.1m,豎向高56m,面積超過一個標準足球場,是世界上最大面積的橋梁沉井基礎。
懸索橋跨度大,但穩定性不足。為克服這一難題,五峰山長江創新性地采用板桁結合新型加勁梁結構,將原來扁平的橋梁結構變得立體化,使得橋梁在車輛和風作用下的穩定性得到顯著提高。
五峰山長江大橋還有七大技術創新,在國際范圍內突破了橋梁建筑的技術瓶頸。包括千米級高速鐵路懸索橋剛度指標體系與結構構造創新,千米級高速鐵路懸索橋上部結構施工控制技術創新,千米級高速鐵路懸索橋大噸位纜載吊機和大直徑主纜擠緊和纏絲設備創新,千米級高速鐵路懸索橋大節段鋼梁整體制造、運輸和架設施工工藝創新,超大陸上沉井基礎施工工藝創新,地連墻防護錨碇基礎施工技術創新,大型雙壁鋼圍堰整體運輸、吊裝及圍堰封底施工工藝創新。
由于大橋鋼梁吊裝節段重量大,最重節段鋼桁梁重近1800噸,相當于1200輛小汽車重量之和,施工方將大節段鋼梁在專業制造廠完成焊接拼裝成整節段后,用10000噸運輸船,由水路運輸至施工現場。
受制于長江天塹阻隔,過去,蘇中淮安、高郵、揚州等江北群眾坐火車去往江南需要通過南京中轉,十分不便,五峰山長江大橋的建成,使得市民乘高鐵可以直達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地。“連鎮高鐵開通運營后,串聯起大運河邊的'明珠’城市,將連云港、淮安、揚州、鎮江部分地區接入全國的高速鐵路網,實現與上海、南京、杭州等重要城市的高速對接,極大便利沿線群眾出行,加快了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進程,為蘇北、蘇中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陳萬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