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皮質激素的四大藥理作用
①抗炎:急性炎癥早期可減輕滲出、水腫、毛細血管擴張、白細胞浸潤/吞噬反應;炎癥后期可抑制毛細血管和成纖維細胞增生,抑制膠原蛋白、粘多糖合成及肉芽組織增生,防止炎癥后期的粘連和瘢痕形成。正因為如此,可能在一抑制炎癥和減輕癥狀時降低了機體防御和修復功能,導致感染擴散和延遲愈合。
②抑制免疫與抗過敏:過敏性充血、水腫、滲出、皮疹、平滑肌痙攣、細胞損害等。抑制器官組織排異反應。機制:抑制吞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和處理;抑制淋巴細胞合成,使淋巴細胞破壞、解體,可使淋巴細胞移行至血管外組織,減少循環淋巴細胞;誘導淋巴細胞凋亡;干擾淋巴細胞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增殖;干擾補體參與的免疫反應。小劑量主要抑制細胞免疫,大劑量干擾體液免疫。
③抗休克:中毒性休克。機制:穩定溶酶體膜,減少蛋白水解酶釋放,減少心肌抑制因子形成,減輕由多器官功能障礙引起的心肌收縮力下降,內臟血管收縮,網狀內皮細胞吞噬功能降低等,阻斷休克的惡性循環;降低血管對某些血管活性物質的敏感性,使微循環的血流動力學恢復正常;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擴張痙攣血管、增加腎血流量;提高機體對細菌耐受能力。
④解熱:抑制體溫中樞對致熱源的反應,穩定溶酶體膜,減少內源性致熱源的釋放等。但發熱原因未明確時,不宜濫用激素退熱,以免掩蓋癥狀不利于確診。
二、激素使用的適應癥
系統
疾病
內分泌
①原發性/繼發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的替代治療;
②腎上腺危象、垂體危象、甲狀腺危象搶救;
③重癥亞急性甲狀腺炎、Graves眼病;
④胰島素及其類似物、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過敏的治療等。
風濕性和自身免疫病
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原發性干燥綜合征、多發性肌病/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癥和系統性血管炎等;彌漫性結締組織疾病。
呼吸系統
支氣管哮喘、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放射性肺炎、結節病、特發性間質性肺炎、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
血液系統
①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②作為聯合化療方案的組分之一(溶解淋巴細胞),淋巴系統惡性腫瘤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
腎臟系統
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多種腎小球腎炎、部分間質性腎炎等
嚴重感染或炎性反應
①嚴重細菌性疾病:中毒型細菌性痢疾、暴發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重癥肺炎,若伴有休克、腦病或其他與感染有關的器質性損傷等,抗感染的同時加用糖皮質激素以緩解中毒癥狀和器質性損傷;
②嚴重病毒性疾病如急性重型肝炎的輔助治療。
休克
急性肺損傷,急性腦水腫
器官移植
異體組織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過敏性疾病,蕁麻疹等
神經系統
急性視神經病變(視神經炎、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急性脊髓損傷,急性腦損傷等。
慢性運動系統損傷
肌腱末端病、腱鞘炎
炎性反應后遺癥
預防炎性反應后遺癥及手術后反應性炎癥如組織粘連、瘢痕攣縮等。
大、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可判斷腎上腺皮質分泌狀況,診斷和病因鑒別診斷庫欣綜合征(皮質醇增多癥)。
三、禁忌癥
避免使用
慎重使用
過敏
嚴重精神病史、癲癇
有精神病傾向
活動性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病;腸道疾病或慢性營養不良;
新近胃腸吻合術后
近期手術
嚴重骨質疏松;骨折;創傷修復期;
骨質疏松
單純皰疹性角、結膜炎,潰瘍性角膜炎、角膜潰瘍
青光眼
嚴重高血壓;嚴重糖尿病
急性心衰;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蛋白血癥;。
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活動性肺結核
感染性疾患必須與有效的抗生素合用,病毒性感染患者慎用
妊娠初期及產褥期
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兒童
尋常型銀屑病
慢性淋巴細胞浸潤性甲狀腺炎
庫欣綜合征
但是,若有必須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才能控制疾病,挽救患者生命時比如輸血反應、突發哮喘、高熱不退等,如果合并上述情況,可在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嚴密監測上述病情變化的同時,慎重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四、糖皮質激素的十大不良反應
十大不良反應:①激素性青光眼/白內障;②高血壓、心衰、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高脂血癥;③誘發或加重感染;④吸入糖皮質激素導致聲音嘶啞、咽部不適,念珠菌定值、感染;⑤誘發加劇胃十二指腸潰瘍;⑥肌無力、肌萎縮、傷口愈合遲緩;⑦精神癥狀,焦慮、抑郁、欣快、失眠、性格改變,甚至精神失常、癲癇;⑧醫源性庫欣綜合征;⑨兒童影響生長發育;⑩長期外用可出現局部皮膚萎縮、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繼發感染等,面部使用可見酒渣樣皮損、口周皮炎(激素依賴性皮炎)。
醫源性庫欣綜合征: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皮膚紫紋瘀斑;骨質疏松、骨質疏松、自發性骨折或股骨頭壞死;類固醇性糖尿病;出血傾向;女性多毛月經紊亂不孕、男性陽萎。
停藥反應:長期中或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時,減量過快或突然停用可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樣癥狀,輕者表現為精神萎靡、乏力、食欲減退、關節和肌肉疼痛,重者可出現發熱、惡心、嘔吐、低血壓等,危重者甚至發生腎上腺皮質危象,需及時搶救。
反跳現象:在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時,減量過快或突然停用可使原發病復發或加重,應恢復糖皮質激素治療并常需加大劑量,穩定后再慢慢減量。
五、糖皮質激素的五種用法
療法
療程
適應癥
注意事項
沖擊治療
<5天
危重癥搶救,如暴發型感染、過敏性休克、嚴重哮喘持續狀態、過敏性喉頭水腫、狼瘡性腦病、重癥大皰性皮膚病、重癥藥疹、急進性腎炎等。
須配合其他有效治療措施,可迅速停藥,若無效不可在短時間內重復沖擊治療。
短程治療
<1月
感染或變態反應類疾病,如結核性腦膜炎及胸膜炎、剝脫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等。
包括應激性治療。
須配合其他有效治療措施,停藥時需逐漸減停。
中程治療
1-3月
病程較長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如風濕熱等。
生效后減至維持劑量,停藥時需要逐漸遞減。
長程治療
>3月
器官移植后排斥反應的預防和治療及反復發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溶血性貧血、系統性血管炎、結節病、大皰性皮膚病等、腎病綜合征、重癥肌無力等。
維持治療可QD或QOD口服,停藥前亦應逐步過渡到隔日療法后逐漸停藥。
終身替代
原發/繼發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
各種應激情況下適當增加劑量。
此外還有輸血時出現輸血反應的臨時用藥。
給藥途徑:口服、肌內注射、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等全身用藥,以及吸入、局部注射、點滴和涂抹等局部用藥。
六、臨床常用藥物比較
短效
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天然激素
抗炎作用較弱,主要作為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療。
中效
潑尼松、潑尼松龍、甲潑尼龍
(強的松、強的松龍、甲強龍)
主要用于風濕病治療
長效
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氯地米松
抗炎能力強、作用時間長,不適合長期用藥,作為臨時用藥,主要用于抗過敏。
①口服劑量換算:
可的松25=氫化可的松20=
潑尼松5=潑尼松龍5=甲潑尼龍4=曲安西龍4=
倍他米松0.8=地塞米松0.75=氯地米松0.5。
(1片氫化可的松=1潑尼松=1片甲強龍=1片地塞米松)
②靜脈劑量換算:氫化可的琥珀酸鈉135mg=氫化可的松100mg
(1支氫化可的琥珀酸鈉=1支氫化可的松)
③吸入劑量換算:二丙酸倍氯米松1000ug=布地奈德800ug=鹽酸氟替卡松500ug=環索奈德320ug。
類別
藥物
對糖皮質激素受體的親和力
水鹽
代謝
(比值)
糖代謝
(比值)
抗炎作用
(比值)
等效劑量(mg)
血漿半衰期(min)
作用持續時間(h)
短效
氫化可的松
1.00
1.0
1.0
1.0
20.00
90
8~12
可的松
0.01
0.8
0.8
0.8
25.00
30
8~12
中效
潑尼松
0.05
0.8
4.0
3.5
5.00
60
12~36
潑尼松龍
2.20
0.8
4.0
4.0
5.00
200
12~36
甲潑尼龍
11.90
0.5
5.0
5.0
4.00
180
12~36
曲安西龍
1.90
0
5.0
5.0
4.00
>200
12~36
長效
地塞米松
7.10
0
20.0~30.0
30.0
0.75
100~300
36~54
倍他米松
5.40
0
20.0~30.0
25.0~35.0
0.60
100~300
36~54
注:表中水鹽代謝、糖代謝、抗炎作用的比值均以氫化可的松為1計;等效劑量以氫化可的松為標準計
來源
來源:醫伯樂原創 作者:文哥(版權歸醫伯樂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