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代謝器官,而肝功能也是常規體檢中的必檢項目之一。在大部分人的眼中,體檢的時候肝功能正常,就代表肝臟沒有任何異常,更加不可能有肝癌,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肝功能檢查的指標和臨床意義
肝功能檢查一般包括總蛋白檢查,A/G比值(白蛋白/球蛋白),以及轉氨酶(包括谷丙轉氨酶(AST)和谷草轉氨酶(ALT),膽紅素檢查,以及甲胎蛋白檢查(AFP)和膽堿酯酶檢查(CHE)。
肝功能檢查異常意味著什么?臨床上常見的轉氨酶升高原因有:一是大量飲酒、油膩飲食、熬夜;二是病毒性肝炎如急/慢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三是脂肪性肝炎;四是藥物性肝損傷,肝臟是人體的解毒器官,大部分藥物經由肝臟來代謝,包括中草藥和西藥。而膽紅素升高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血液系統疾病;二是肝臟本身疾病(如膽汁分泌障礙);三是膽系疾病。
為什么肝功能結果正常,結果卻是肝癌呢?
臨床上發現肝功能異常,需要評價癥狀、臨床環境、危險因素,然后再評價肝功能異 常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以及肝功能異常的持續時間和改變比例。同時,因為我們的肝臟具有強大的代償能力,在損傷達到一定量之前,在肝功能的檢查結果上,可能會沒有任何體現。而且,在肝癌的早期,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異常的感覺,在癌細胞沒有破壞大部分正常細胞之前,肝細胞都可以進行代償,而肝功能檢查也可能是完全正常的。
應該怎么檢查才能發現肝癌?
對于肝癌的診斷來說,甲胎蛋白(AFP)的檢查是比較重要的,臨床上AFP是作為原發性肝癌的一個早期篩查和診斷指標,若發現AFP持續升高時,應警惕患者發生肝癌的可能。同時,應該結合影像學檢查,如:B超,CT等,這兩種影像學檢查加上肝功能的異常指標可以構成對肝癌的診斷。
所以說,肝功能正常也可能會有肝癌,所以大家平常體檢,在做了肝功能的檢查后,通常還有腹部超聲,必要時還需要做一些影像學的檢查,以排除肝癌可能。但是肝功能異常也不能說就是肝癌,這兩者之間沒有的必然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