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個女孩子,很不討同學們的喜歡,原因是喜歡罵人,且通常都是她先得罪人,然后又無理取鬧,張口罵人,罵的話很難聽,有的甚至不堪入耳。
開學前的一個月,這個女生幾乎每星期都要被同學“起訴”三四次。批評,訓斥,教育,她也能承認錯誤,并信誓旦旦保證不再罵人,但結果卻總是管不住自己。
哪有高年級女孩子這樣不自重的?而且那些潑婦式的臟話都是跟誰學的呢?我很奇怪,感到不可思議,而一了解家庭情況才明白,純屬“家傳”,她的父母經(jīng)常吵架,一吵就相互開罵,而且還常因一些小事對鄰居暴粗口。這樣的家長自然教育不出文明的孩子。
常言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從小就深深地影響著孩子,孩子的教養(yǎng)最初正是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不能以身作則,還怎么教育孩子?
2
有個男生經(jīng)常不做家庭作業(yè),我問他放學回家都干了什么。他支支吾吾,不回答,但他同村的學生舉報說是玩電腦的。
在農(nóng)村,家里有電腦的還不多,一般都是家里有上大學的才買。我以為他有哥哥或姐姐上大學,一問卻沒有,他就一個哥哥在外打工。也或者可能是家長需要用電腦?我也沒再問,因為不管怎樣,玩電腦這事是要控制的,而這只能靠他父母來約束,所以我就找到了他的媽媽。
而見到他媽媽時我更加奇怪,他媽媽的穿著明顯可見家境不好,她的雙手布滿裂紋和老繭,一切透露出生活的艱辛。
我問她家里到底誰需要用電腦,她的回答令我震驚,并無語。
“沒人用,就是專門買給他玩的。”她說。
我憋了半天,終于問出三個字:“為什么?”
她說:“他在別人家看人玩,就也想玩,人家不給,回來哭,看著怪疼人的,所以就咬咬牙買一臺來家給他玩。”
我苦笑了一下,問是否控制時間,
她又說:“買來就是給他玩的,控制干嗎?”
我還能再說什么呢?疼兒至此,不顧家庭條件,不顧孩子的學習,無原則滿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無條件縱容孩子玩樂的需要,與教育背道而馳,這份母愛失去了基本的理智,還談什么教育孩子?!
3
一年級一個男孩與女孩打架,女孩力氣大一點,大獲全勝,把男孩打得哇哇直哭,而且在臉上留下幾道抓痕。
老師追根溯源,查明事實,原來兩個人先是一起玩的,玩的過程中出現(xiàn)意見不一致,男孩“不聽話”,堅持己見,女孩生氣,就動手打了男孩一下,男孩不肯吃虧,還手打女孩,于是游戲立馬轉變?yōu)橐粓觥皯?zhàn)爭”。
因為是女孩先動的手,而且又把男孩打傷了,所以老師就先找到女孩的媽媽,說清事實經(jīng)過,希望她能主動向?qū)Ψ郊议L道歉,取得諒解,這樣就可小事化了。
但沒想到女孩家長不買賬,不顧事實,不講道理,拒絕道歉,并說:“想必是他先招惹俺的,要不俺孩子是不會隨便打人的,他打俺家孩子,我還沒找他呢!”
老師氣得說不出話來。遇到如此不講理的人,任何語言溝通都是毫無意義的,而老師也明白了女孩為什么會先動手打人,這就叫有其母必有其女。
父母與人相處不講道理,并且經(jīng)常以此獲利,孩子長期耳濡目染,就會潛移默化受到影響。此外,這樣的父母對孩子通常也蠻不講理,這對孩子的影響更直接、更深遠。
在這樣蠻不講理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缺乏與人講道理的意識和能力,遇事會習慣性采取蠻橫手段,語言上不能取勝,便付諸武力。這樣的孩子長大后,通常都會帶有霸道或是無賴的習氣。
4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用在家庭教育上,也是非常合適的。
父母的言行舉止,父母與人相處的方式,父母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包括父母的信仰等,無不是在孩子的心田上播種。
孩子剛來到人間時,心田是一塊空地,心靈是一張白紙,種什么就會長什么。父母作為第一耕作播種者,得天時、地利、人和,所種的不僅生長快,而且會根深蒂固,影響著后種(學校教育)的效果。
因此,家長切不可等閑種之,必以良種,必以細作,方能長出好苗,開出好花,結出好果!如此,受益者不僅是孩子,還有家長自己,以及社會,否則,孩子從小養(yǎng)成惡習,長大還可能孝順父母嗎?還可能造福社會嗎?
所以,在家庭教育這一塊,家長們千萬要重視起來,這關系到孩子一生的基業(yè)!
精彩回放:
兒子,奮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