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教育中出現‘不敢管’的怪現象,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所以要求賦予老師教育懲戒權的呼聲才日益高漲。
近日,教育部順應社會呼聲,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對教育懲戒范圍與方式進行合理界定,力求讓老師敢管又不過當,既教育好學生,又能避免家校矛盾。
然而,懲戒是有風險的,許多前車之鑒令人生畏,就目前的征求意見稿來說,并不能徹底消除老師實施懲戒的風險,老師依然有所顧忌。實際上,無論征求意見稿怎樣完善,都不能真正根除老師的顧忌,因為即使是正常懲戒,依然存在出事的可能。
就拿罰站來說,看似簡單,一般也不會出什么事,可是不怕一萬怕萬一,萬一哪個學生站出事來了,比如回家跳樓了,這個怎么辦?老師能不能免責?有關方面能不能給老師撐腰?
我看情況不容樂觀,恐怕家長一鬧,老師人微言輕,最后還是跑不了干系,雞蛋里挑骨頭做不到,但找老師的過失卻是易如反掌。
其它的就更不用說了,什么叫適當增加運動?罰勞動出事了呢?讓家長陪讀家長不配合呢?停學生課,學生跳樓怎么辦?家長鬧情緒怎么辦?等等,都是無法說清楚的,太多了,而說不清的地方,出事時通常也就成為老師掉下去的陷阱。
可以這樣說,不大可能有絕對安全的懲戒教育環境,所以老師也就無法徹底消除顧慮,還是以保飯碗為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種為師心態很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