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書(給與的力量)是一個上海大學一教授推薦的,因為才剛看幾頁所以不能談讀后感如何。
快下班的時候接到老公的電話“要不要接你下班啊?”我說當然要啦!你給我的幸福我多多都要,哈哈。怎么能拒你千里之外呢?然后他很高興的說那我還有幾分鐘就到你公司了,等你下班!多美好的事情啊,但絕對不是曬幸福,因為我想表達的是以下的觀點
去年跟一個同學聊天的時候還清晰的記得她跟我說的話,我特別贊同!就是關于父母總對孩子說不需要做什么。不應該浪費什么...慢慢的孩子不會再對你說自己的想法,甚至導致出現一種過好自己就行的自私行為而心寒
其實在生活過程當中我們很多時候都接收到他人潛意識要給的一些幫助或者一些驚喜,雖然說不能隨便接收他人的好意,但是對于孩子,對于父母我們應該適當的接受和給與!
以前的我們父母都希望或多或少要求我們幫忙做洗衣做飯,多幫助家里的工作和幫助他們...所以我覺得80前的孩子都應該會自己做菜,自己處理比較多的事情,而現在有很多父母不但沒有要求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反而會對孩子說不用你做這些,不要你做那些,給我好好讀書考個好成績就行。孩子其實很想幫忙做一些事情去展現自己的能力,可是卻因為父母的所謂的“呵護”和“疼愛”而造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更重要的是毀滅了孩子獨有的潛能鍛煉、久而久之~孩子越大就越覺得孩子不懂事。這讓我覺得真是無奈至極。要知道這些都是因為你做父母的過度呵護造成的。請給予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行為的機會,并善于贊美和表揚孩子們。
反過來,80年代之前的孩子應該比較懂事,可是因為父母的偉大,漸漸的孝順的心也變得越來越淡薄了,因為他們心疼孩子在外辛苦打拼,賺錢不易的想法,孩子給爸媽買禮物買衣服,爸媽會說不要浪費錢,孩子說請爸媽去旅游,爸媽會覺得更浪費錢和時間,孩子想說孝順爸媽請他吃好吃,好看,享受一下高科技都會受到很多父母各種的拒絕....其實尊敬的老人家,要知道你心疼的話語是在消磨掉兒女的孝心,久而久之他們再也不會孝順你了。你又覺得孩子沒有良心,覺得養大的孩子成家之后更不孝順自己了,可是想想這一些原因有您的一部分責任存在,既然孩子孝順你,他肯定有他的能力去兌現,不用太過心疼。如果不是因為您多次的拒絕孩子對您的孝敬,不會出現孩子的冷漠對待。 不要抹殺他們應該在您面前展示的才能和敬意!不然有一天你想再擁有的時候就后悔莫及了,因為您那呵護性和心疼的拒絕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慣性是人類最可怕的東西!
其實朋友之間應該也一樣, 善于給與和接受是特別幸福的事情!每個人都需要真做一個真正懂得享受人生的天使!
寫于上海嘉定--溫思敏2014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