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十四位皇帝:漢高祖、漢惠帝、漢少帝、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昭帝、漢廢帝、漢宣帝、漢元帝、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漢孺子
漢高祖:劉邦,字季,號沛公,謚號高皇帝,廟號高祖。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排行第三。楚漢之爭劉邦在文有張良武有韓信后方有蕭何的輔助下消滅了項羽后統一了中國。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歲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61,葬于陜西省西安咸陽縣東,稱長陵。
漢惠帝:劉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漢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嫡長子,母親呂雉,在位7年。
漢少帝:劉恭(前190年—前184年),前188年9月—前184年8月在位,漢朝第三任皇帝。皇太后呂雉命令漢惠帝皇后張嫣(漢宣平侯之女,為孝惠皇后時,無子)佯為有身,取周美人之子名之,立所名子為太子,同時,呂雉命宮女鴆殺周美人。
漢文帝:劉恒(前202年1月15日—前157年6月),劉邦第4個兒子,母薄姬,漢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劉邦鎮壓陳豨叛亂后,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
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漢文帝劉恒的長子,母親是漢文帝皇后竇氏(即竇太后),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南)。他統治時期與其父漢文帝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漢武帝:劉徹,他的雄才偉略是真正的使中華民族世代光榮的。《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他就是漢武帝劉徹。
漢昭帝: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漢武帝少子,母為鉤弋夫人,武帝崩后繼位。即位后,劉弗陵因名字難避諱的緣故更名劉弗,“弗”字避諱“不”。劉弗陵繼位時年僅八歲(古代按虛歲算),遵照武帝遺詔,由霍光輔政,在位13年,病死,終年21歲。葬于平陵(今陜西省咸陽市西北13里處)。年號有始元、元鳳和元平。
漢廢帝:劉賀(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漢朝第九任皇帝,也是漢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他是漢武帝劉徹的孫子,昌邑哀王劉髆的兒子。19歲即位,當了27天皇帝,因荒淫無度、不保社稷而被廢,分封到了今天的山東省巨野縣昌邑鎮,做昌邑王,元康三年,又被貶到江西省永修縣做海昏侯,史稱漢廢帝。
漢宣帝:劉詢(公元前91年4月7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本名劉病已,字次卿,西漢第十位皇帝。漢武帝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長孫,史皇孫劉進的長子,生母為王翁須。漢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駕崩,由于無嗣,大司馬霍光擁立的昌邑王劉賀在即位的27天就被權臣霍光提請其外孫女上官皇太后廢掉。
漢元帝:劉奭(前74年―前33年),是漢宣帝劉詢與嫡妻許平君生的兒子。他出生幾個月后,其父即位做了皇帝。兩年后,母親許皇后被霍光妻霍顯毒死。霍光死后,地節三年(前67年)四月,劉奭被立為太子。
漢成帝:劉驁(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死后謚號“孝成皇帝”,葬于延陵,廟號統宗。
漢哀帝:劉欣(前25年-前1年),在位7年。劉欣是漢元帝庶孫,漢成帝弟定陶恭王劉康之子,母丁氏。
漢平帝:劉衎,即漢平帝(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劉欣于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為便于弄權,不肯立年歲較長的君主。于9月17日迎立年僅9歲的劉衎為帝。次年改元元始。共在位6年,他不是被王莽毒死的,而是病死的。終年14歲,葬于康陵。
漢孺子:劉嬰(5年-25年)(6年—8年十一月在位),號孺子,乃楚孝王劉囂曾孫、廣戚侯劉顯之子、漢宣帝玄孫也。公元25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等起事,劫取劉嬰逃離長安,到了臨涇,立劉嬰為帝,2月,因推翻王莽而被擁立為更始帝的劉玄,派部將帶兵前去攻打。混戰中,劉嬰為亂兵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