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念頭真實性
深入自己的內心
看那被掩藏的真相
你會發(fā)現念頭的欺騙性
而當思想改變時,問題就消失了
這就是“轉念作業(yè)”
許多“參與者”在操練“轉念作業(yè)”之前,都相信自己的問題本就無解,認定這一生都得深受其苦。經過轉念后才知,確實找到了脫離痛苦的方法。每個人都可以采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學習“轉念作業(yè)”,有些人借由對話過程便能自我覺察。(鼓勵朋友在閱讀那些對話時,盡可能的換位思考,一邊閱讀,一邊往內觀看,并試著探問自己的答案。)想直接操練的朋友,拿起紙筆,借助“反躬自問”努力挖掘所有困擾的根源。請留意:你的想法正在跟真相“爭辯”。這個時候我們才會受苦,而唯有內心全然清明之際,眼前的真相才是我們真正要的。沒經歷過“轉念作業(yè)的人不免會想:這也太簡單了吧。人們說:解脫不可能這么簡單!我的回答是:你敢肯定那是真的嗎?轉念作業(yè)的第一步,就是寫下你的批評,不論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任何讓你焦慮不安的情境,可能是某位令你討厭、擔心的人,或是使你生氣、害怕、難過的人,或是讓你感到矛盾、迷惑的人。不管你認為他們是怎樣的人,請直接寫下你忠實的評論。最好寫下至今你仍然無法寬恕的那個人:敵人、愛人、父母、小孩、兄弟、老板、員工、同事、任何權威、甚至是神……就由這個人開始,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如果你是反躬自問的新手,切忌一開始就把自己當成批判的對象,否則會使你的回答“別有企圖“,使用的方法就達不到目地。)通常,你選擇的對象愈親密,轉念作業(yè)帶來的功效就越明顯。建議準備好紙和筆,跟著以下三個步驟完成一次“轉念作業(yè)”1.誰讓你感到生氣、傷心或失望,為什么?他們有哪些地方是你不喜歡的?
參考范例:我很討厭(或者生氣、傷心、害怕、迷惑等等) (人名)因為 。3.他們應該(或不應該)做、想、成為或感覺什么呢?你想給他們什么樣的忠告?4.你需要他們怎么做,你才會快樂?(假裝是你的生日,你可以滿足任何愿望,盡管開口吧!)5.此刻,他們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人呢?請詳細描述一下。(不需理智或仁慈)現在我們用“四句問話”來審查每一道問題的每一句話。慢慢來,不必急。「轉念作業(yè)」是為了發(fā)掘你內心最深處的真相,它可能異于你向來的認定,一旦你經驗到內在的答案,你必會認出它來,那時,只須輕柔地與它同在,讓它帶你進入內心更深處。那些問題,沒有對或錯的答案。此刻,你正在洗耳恭聽的,不是別人的答案,也不是你一向被教導的任何信條,而是你自己內心的答案。這個過程,可能令人忐忑不安,因為你正進入一個未知領域。當你繼續(xù)潛入深處時,請允許你內在的真相浮現出來,讓它自行跟你的問題相遇。當你反躬自問時,千萬要溫柔,完全臣服于這一經驗。這是一個機會,讓你更深入未知的領域,找出藏在「自以為知」底下的答案。在這片未知領域里,我所能告訴你的是:噩夢底下藏著一個好東西。你真的要知道真相嗎?如果你對第二問的答復是肯定的,那么請繼續(xù)下一個問題。倘若你不夠確定或略感不安,這時,也許暫停下來,重寫你的答復,揭開你對它的詮釋,對你將會更有幫助,因為那些隱匿的詮釋,經常是造成你痛苦的主因。當你持有那個想法時,你會怎樣對待自己,怎樣對待你所寫的那個人呢?你會做什么事?請具體列出來,把你的各種舉動條列出來。當你有那個想法時,你會對那個人說什么呢?把你要說的事一一列出。當你相信那個想法時,你如何過日子呢?把你內在的每一個感受和生理反應全都寫下。你身體的哪個部位會產生這種感受呢?它如何表達出它的感覺呢(打顫、發(fā)熱等等)?當你持有那個想法時,你會在腦海里不斷自言自語些什么呢?請閉上眼睛,安靜等候。想象這一刻你沒有那個想法,或想象你站在那個人(或那情境)面前,而如果你從未有過那個念頭,這時,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情況會有何改變呢?請你把沒有那個概念時的各種可能狀況都列出來,例如:在相同情境卻沒有那個想法時,你對待那個人的方式有何不同呢?你內心會覺得更善良一些嗎?要做反向思考,就必須重寫“轉念作業(yè)單”。這一次把對方的名字全換成你自己,用「我」來取代「他」或「她」,用「你」來取代「它」。反轉的過程可能會有多種可能性,例如:「保羅應該善待我」,可以反轉成「我應該善待我自己」,或者「我應該善待保羅」甚至是180度完全相反的型態(tài):「保羅不應該善待我」。你可能會看到一個句子有三種、四種或更多種的反向思考。也可能,你覺得只有一個反向思考比較真實,那么你就可以選擇這一種來思考。轉念作業(yè)單第六道題的反向思考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反向思考。我們把第六道題的答復「我再也不要¨¨」,改換成「我愿意¨¨」,而且「我期待¨¨」。請反省一下,反向思考后的答復是否跟你原先的答復一樣真實,或更真實?仔細思考這句話所展示的“真實”,是否是你一直忽略或刻意逃避的真相?你還仍舊一定要堅持之前的看法嗎?《一念之轉》原名叫《Loving What Is》,由美國人拜倫· 凱蒂 (Byron Katie)所著,她的生活曾一度變得非常糟糕,精神已近崩潰的邊緣。可在一天早晨,當她在收養(yǎng)所的地板上醒來時,發(fā)現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快樂從她的心里源源不斷地涌現,她了悟到自己的痛苦是如何產生和結束的,她 “覺醒”了。
從此之后,不斷有人到她家來找她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她漸漸地走出了家門,在教會、婦女組織、醫(yī)院、學校等地演講,實地幫助人們找到自己痛苦的根源進而從痛苦中解脫。后來她創(chuàng)建了“轉念作業(yè)”,通過回答問題,并反轉問題,來發(fā)現困擾人的究竟是什么。
當我們感到緊張時,無論是輕微的不舒服還是強烈的憤怒或者焦慮,都是由某個具體的念頭引起了這些情緒反應,凱蒂用質疑念頭的真實性的方法帶你深入自己的內心,看那被掩藏的、并沒有被意識到的真相,你會發(fā)現念頭的偏執(zhí)和欺騙性。
當你意識到了真正的問題所在,也就不再受念頭的困擾了。
我們大多數人都被自己的念頭蒙蔽而不自知。我們內心里相信的東西——那些讓人痛苦的念頭,控制著我們的感受,道理被這些念頭隔離了。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什么道理都懂,但痛苦依舊的原因。所以,只有自己去發(fā)現那些令自己痛苦的念頭,并針對它們做功課,才會從痛苦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
而當思想改變時,問題就消失了。凱蒂把這個探索真相的過程叫“功課”(work)。
無論一個人年齡多大或背景如何,只要有一張紙、一支筆、和一種開放的思想,就都可以做 “功課”。藉由“功課”,每個人都能夠發(fā)現自己痛苦的根源,并從根源上化解痛苦。
當嘗試運用凱蒂的方法時,一定要靜下心來,誠實地面對自己,一開始可能還有抗拒,經過反復實踐就會漸漸地接受和運用。
這個方法仿佛是一把打開心靈的鑰匙,會讓人找到生命的本質:愛、平安和快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