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段話:
干什么事情都是這樣,“姿勢”對了,越做越順,否則事倍功半。
這是一位95后小鎮青年的勵志成長,《21天逆襲人生》中,很經典的一段名言。
本書主要講述了95后小鎮青年,分享普通人飛速成長的21個底層邏輯,從職場菜鳥到實力派職場精英的逆襲故事,給想要上進卻困頓迷茫的年輕人指明前進方向。
作者是2021福布斯中國U30、2020胡潤U30,《一站到底2019》單期冠軍,當當年度影響力作家,《超級演說家》超演學院導師。
這本書之所以能備受讀者喜愛,不僅因它有貨真價實的成長干貨,更因此書的作者在從普通人躍遷到精英的情況下完成的。
松下幸之助曾說: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斗過來的。
無論是書中的作者,還是現實生活中的作者,都在命運最低處咬牙死磕,執著抗爭,最終書寫出一部鳳凰涅槃的勵志故事,向世人印證著一個樸實的道理:
走對了路,即使路途遙遠,也能到達目的地!
作者在書中以21天為周期,從21個維度著手,分享了很多實用的干貨,尤其讀書寫作。
軌道選對了,想不成功都不行。
寫作,是作者由普通人躍遷精英的最重要橋梁,也是實現其人生價值的必經之路。
在這里,我擷取了寫作部分的精華內容,為自己助力成長。
關于寫作,怕的就是長期做下去,為此作者根據自己的寫作心經分享了幾點長期寫作的訓練方法,我梳理如下:
01 明晰方向,精準發力
如今信息爆炸時代,各種文體滿天飛。
情感文,熱點文,人物稿,觀點文,書評,拆書稿……
這幾年的我同樣陷入了死局,哪樣火爆,就寫哪樣,最后樣樣不會,失去了信心。
作者也是如此,于是他從人物稿開始訓練,練會一種技能,再下一個
朝著明確的方向,順序漸進,腳踏實地,穩扎穩打,自然成為自己的硬功。
目前的我,正在挑戰書評練習,希望自己能向作者一樣收獲滿滿。
02 規定時間,寫就是了
有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迷茫,少走一些彎路。
寫作這門技術,還得寫,才能產生出產品。
《文心雕龍》有句話:“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反復練習,至關重要。
杜魯門·卡波蒂曾說,多寫是唯一的利器。
于是作者每天設置時間,規定自己在有限時間內完成1000字,堅持一段時間后,不知不覺就超字數。
寫多了,寫稿對你來說就不再是難事。
03 學寫結合,總結反思
光自嗨式寫作,根本沒有商業價值,自然是沒有效益。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
模仿是最直接、最快速的精進學習的方式。
寫作也是。
作者在寫作的開始不了解文章結構,就遇到了很多問題。
為此,他用拆解的方法,找同類文章中的爆款,從選題、標題、開頭、正文和結尾方面,不斷拆解分析,最終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寫的過程需要對標優秀大咖級別的文章,并不斷縮小差距,才能有真正的成長。
“學然后知不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所以,學寫結合,多總結反思,寫作的任督二脈方能打開。
04 努力執行,堅持不懈
《勸學》中:“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寫作也是如此。
大抵那些出名的寫作高手,每天都在堅持奮斗,堅持不懈,“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
英國作家狄更斯之所以能在《大衛·科波菲爾》中寫下精彩絕倫的任務對話,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一代文豪,
是因為他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聆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
寫作這件事情急不來,得有耐心。
當你認準了一件事時,你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就好了。
寫作這條路就像一條曲線,從平緩到迅速爬升,前期我們經歷的就是那個平緩的階段,熬過去了你一定會有爆發式的成長。
懂得花時間投資自己寫作,只要你掌握了,你就一定會擺脫一切,會變得越來越自由,無論身心方面,還是金錢方面,都會成為很吃香的人物。
加油??,致自己。
05
一個人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就是他的底蘊,也是他的三觀和個性。
寫作看似一種技能,實則是思維邏輯和價值觀的展現。
它不顯山不露水,就需我們不斷打破原有的認知,去重新升級,才有創造力,思考力,生產力,價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