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去參加有名的外企招聘會,因為沒有工作經驗,在面試第一關,就遭到了拒絕,但她并沒有氣餒,一再堅持,他對主考官說:請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參加完筆試。主考官答應了她的請求,結果,她筆試考了第一,由人事經理親自復試,可惜的是,找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做會計,不是他們的預期,經理決定收兵:今天就到這里,如有消息我會打電話通知你。
女孩站起來向經理點點頭,從口袋里掏出兩塊錢,雙手遞給經理,說:不管是否錄取,都請給我打個電話。經理從未見過這種情況,便問:你怎么知道我不給沒有錄用的人打電話。
女孩說:您剛才說,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沒錄取就不打了。經理聽了后,對這個女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問:如果你沒被錄取,我打電話,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女孩非常謙虛地問:請您告訴我,在什么地方我不能達到你們的要求,在哪些方面不夠好,我好改進。對于那兩塊錢,女孩微笑道:那兩塊錢是給沒有被錄用的人打電話,不屬于公司的正常開支,所以應該由我付電話費,請您一定打。經理也笑了:請你把兩塊錢收回,我不會打電話了,我現在就通知你,你被錄用了。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女孩能夠在被拒后,成功反轉,關鍵在于她的情商高。
李開復曾說過:在任何領域,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兩倍;在成功的層面上,情商比智商重要幾倍。
那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答案就在《情商》一書中。
《情商》的副標題是情商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是全球范圍內研究、學習情商的著作,一共有6冊,這是第一冊。
這本書是作者丹尼爾·戈爾曼成名之作,該書結合眾多日常生活與實踐案例,全面闡述了丹尼爾·戈爾曼的情商概念和情商理論。
作者丹尼爾.戈爾曼是美國哈弗大學心理學博士,在世界上號稱為情商之父。
“情商之父”會給我們什么答案呢?我們先來了解情商的相關概念。
一、什么是情商?
情商跟智商沒有關系,智商是一個指數,代表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心理年齡除以生理年齡得出來的,跟智力有關。
而情商跟情感與情緒有關,情緒是生理層面的產生,是外在的表達,比如恐懼的表達,而情感是內在的,通過內在的理智,處理一切與情緒有關的東西。
情商是理智與感性的平衡器,做著重要的決策,表現在做出合理決策。
很顯然,情商的核心,就是怎樣與情緒和諧相處,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就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能夠通過訓練獲得,這是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原因。
因為擁有高情商的人,具備五種能力,具體如下:
1.能夠時刻認識自己的情緒
比如,我跟我老媽通話時,我能很明顯覺察到我情緒爆發點;為什么會爆發?背后是我有時刻想要別人認可我的強烈需求。
能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情緒,需要刻意去訓練,慢慢地會變成一種本能。
而且要保持時時覺察的習慣,就得多看多聽多思考。
2.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
比如,現在我跟我媽溝通時,在接通之前我會刻意調整下自己當下的狀態,把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出來。
還有當別人調侃我的時候,我不會貿然行動,而是靜觀其變后再相應地表達我的情感。
3.能自我激勵
自我激勵,就是要調節自己的積極情緒,在這種狀態下做事非常順!這一般用在挑戰自己的時候,但要設立自身高于能力可達成的目標。
在這方面,我每天做的三件事情,就是一種激勵:
(1)我開啟了21天晨練打卡記錄,今天第三天,每一天挑戰成功,我就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2)每天能量晨讀,這種自我激勵非常有用,能夠練就有感染力的聲音,讓自己的表達更有活力。
(3)每天寫日記,通過日更,進行梳理性記錄,來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和創作能力,進一步打造自己的個人影響力,打造自己的知識lp。
4.能時時認識到別人的情緒
這里涉及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同理心,另一個是同情心,兩者有區別,同理心不同與同情心。
同理心,是感同身受、身臨其境的意思。比如,當你看到一個小孩從自行車上摔下來,你自己會生發出疼痛感,便不住地哭起來,這就是同理心,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懂”。
同情心,是能理解別人,而生發出一種“幫助”心理。比如別人家里有困難了,你同情她,就伸出援助之手,幫她度過困難期。
懂是愛的前提,如何讀懂自己,讀懂他人,沒有捷徑,只有每天日積月累的覺察練習和復盤總結!我現在每天也在練習,感恩身邊陪伴我的所有人。
5.能夠管理好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綜合能力的表現,尤其是當以上4種能力得到不斷完善時,你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也就非常得強,能夠能完美地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做一個富有高情商的人士!
所以情商不是天馬行空,是可以習得的,只要通過刻意訓練就能達成,讓我們每天帶著空杯心態去覺察自己,覺察他人,不斷提高自我。
-The End-
如果覺得不錯,
請點擊一個『在看』,
給我留言吧!
或者可以加我微信號。
你點擊的每一個『在看』,我都認真地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