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榜》
我看到了國產劇的希望
電視劇《瑯琊榜》在幾日前已告終,東方衛視,北京衛視的熱播,網播量一日內達三億多次穩居首位,出人意料的大火熒屏,然而,這部劇剛開始播出的前途并不讓人看好,前期讓人看不懂的節奏,播出平臺與劇集不符,連衛視的宣傳人員都未對收視有多少期待,但隨著播出讓觀眾漸入佳境,收視率竟出奇的好了起來,并且還達到過電視劇收視榜第一,而且豆瓣網給其的評分竟達到了9.3分,要知道《甄嬛傳》的評分也就8.9分可謂是真正的實現了收視逆襲,然而,究竟是什么東西讓這部電視劇完成了逆襲呢?
Part 1
嚴謹的態度
所有服裝都右祍,男子服色按地位越來越深,成年男子皆束發結髻,士子皆配佩玉于身前側,并且還按照身份場合材質不同......劇組為了讓這部劇在服飾道具上趨于完美,專門邀請古代禮儀的團體擔任禮儀指導,服飾靠近唐朝之前,建筑為唐風,道具卡在宋朝,保證了服飾道具的嚴謹
暫且不談主角胡歌的完美演技,就連那些配角和群演都讓人大為贊賞,如殿外八個太監迎門跪成45度,皇上出門,第一組即緩緩跪正,再全景時八個已全跪正了;管家黎剛已養成看見靖王與長蘇交談就退后的習慣;
為什么劇組要費盡心思去摳這些或許被人所注意的細節呢?
那是因為這樣就有了活力,戲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之上的,有了這些細節主人公的愛恨情仇,風云變幻才有真實感,而這種真實感恰恰是其和那些雷人劇所不同的地方......
記得當初有人問我做事時需要的態度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嚴謹“這就像一個木桶,不管你外觀有多么好看,只要你有一出漏洞,哪怕很小,也會失去它應有的價值
Part 2
古風的美麗

劇中的影像古樸,美術和服化都沒有用艷色,梅長蘇的服裝多為青白灰藍,面料棄綾羅而用棉麻,和某些古裝劇的亮瞎人雙眼的配色相比樸素之至,古代士子的高潔氣質展現無疑,在中國古人的傳統中講究節制,特別是士紳階級,而劇中色彩的搭配也恰好符合古人的色彩節制

俗話說”有所為,有所不為“劇中譽王太子爭相結交長蘇,相互貶低,旁觀的幾位公子皆面露不自在,視他們為粗鄙。而在古代,視權勢為俗物,不為黨爭折腰是世家子弟的風骨,雖古往今來,這種人出現的并不算很多,但他們的那種精神卻影響了很多人。在劇中的那些明辨是非,又不胡攪蠻纏,某些時刻又表現出'謙謙君子”的人不失為該劇的一個亮點。

該劇誰有扶保明君,國仇家恨的大主題,但最終的落腳點確是兄弟情和親情,正派人士因相信情義而聚,蔑視情義者永遠會被情義所折,家國仇恨不假,但兄弟之情更真。蒙摯前期的鼎力相助,后期知道真相后的憤怒不已,還有靖王前期為兄弟而決心翻案,后期知道真相后在母親身旁的失聲痛哭都是一幕幕戳人淚點的畫面
這些美而不俗的場景讓我心曠神怡,但小殊帶病“征戰”卻讓我心疼,那一次次的吐血和暈倒,靖王,你知道嗎???
Part 3
格局的創新
觀而思
當我看完這部電視劇之后,我想起了那些“抗日神劇',”于正雷劇“以及”婆媳斗劇'知道了為什么觀眾會說這是一部良心之作。
然而,除了這些,該劇的特效制作也驚爆人眼球,令人直呼過癮,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華麗的特效吧!



當劇中,黎剛說:“下雪天最適合殺人了”。頓時感覺霸氣側露,小伙伴們有木有呢?
再來看看瑯琊閣的情報機關吧,,高大上哦!

是不是感覺無比驚嘆?。?/span>
別走開,下面還有該劇為數不多的愛情劇照哦!



雖然這部劇對男主愛情的刻畫比小說中要多,但很多觀眾包括我任直呼不過癮,特別是在劇尾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是一邊用紙巾擦著眼淚,一邊為女主霓凰感到可惜。
接下來就看看劇中的“基情”吧!
這是一位見證男主重生,承諾陪伴其一生的人


時而一本正經

時而逗逗小孩
該說他什么好呢?正經時是無所不知的瑯琊閣主,不正經時則最愛和小飛流玩,同時也讓該劇增加了不少樂趣


不必多說,靖王你可否懂事一點,讓我們的小殊省點心,多活兩年??!
讀而思
其實該劇的有點遠不止這些,當我看完這部電視劇時,只想對那些心浮氣躁的電視劇說一聲:除非你能像瑯琊榜一樣,否則,我們不約。
劇雖結,情難忘
本來想起一個好的標題,但怎么也出不來,對于這部電視劇,想說很多,卻又什么都說不出來,或許只有等小伙伴們看了之后才能體會我現在的心情,不說這部劇的硬件有多好,但就劇中那一個個戳人淚點的劇情便使人愛不釋手,它不同于韓劇那些車禍,癌癥,死不了的那種悲傷,它會讓你生起一種淡淡的憂傷,讓你感覺到心疼,心痛,更為重要的是,我看到了男主的一種執著,一種追求。所以我認為良心之作,當之無愧

有位網友曾說:”誰說小說改拍電視劇難拍好,觀眾要求高?作為原著黨表示支持《瑯琊榜》,劇本可以改,但要合乎情理,特效可以渣,但劇情要走心,不要總想著用大牌明星輿論炒作圈錢,那只是一時的,用心做出質量的好劇自然會長久”。我十分贊同他的話,近年來的國產劇確實有很多不令人滿意的地方,雖然《瑯琊榜》也有些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開頭過快的節奏,不夠流暢的敘事,但它依然被網友所追捧,而“良心之作”這四個字也是被眾多網友所承認的,而其中的關鍵我想就是用心了吧!其實,我認為觀眾并不是傻子,只要你用心去做,觀眾是會看到的,最后,希望國產劇可以有更多的良心之作。
圖片:聞正波 劉楊 劉毓
編輯:劉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