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昌曾是張之洞的首席幕僚,趙鳳昌于1856年出生,常州武進人,于1938年去世,享年82歲。趙鳳昌是清朝末年一位活躍的政治分子,是立憲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其早年時期,因擔任張之洞幕僚而聲名遠播,后在辛亥革命時期,在《蘇報》等案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趙鳳昌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曾與政商教育等各界的高層人員接觸,合輯《趙鳳昌札記》,而這本作品成為了后人研究民國史的重要資料。
張之洞幕僚趙鳳昌舊照
趙鳳昌任幕僚期間,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戲語:湖廣總督張之洞,一品夫人趙鳳昌。這雖然是一句戲語,但是足以看出趙鳳昌對張之洞的重要性,對湖北新政的重要性。但是畢竟政壇黑暗,政敵多次攻訐,張之洞無奈最終只能罷黜趙鳳昌,自此以后趙鳳昌也就脫離了官府,退出了政壇。退出后的趙鳳昌帶著張氏的關系雖是布衣但是卻一直活躍在滬上,其所居住的地方成為了一個關鍵的地方,不僅收集情報及內外信息,更是一個中轉站,派往海外留學者的辦事處。趙鳳昌本人則憑借其能力建立了廣泛的中外人脈,其影響也越來越壯大,最后其在戊戌變法,東南互保等案中,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
除了趙鳳昌,清末怪杰章鴻銘也是張之洞的幕僚之一。吳殿英也是張之洞的教育幕僚,張之洞最終能有這么大的成就,與其身邊的能人將士是分不開的,張之洞識人知人用人,最終才能成就一方霸業。
張之洞是晚清名稱,洋務派的代表人物,為教育業和重工業做出杰出的貢獻。李鴻章也是晚清重臣,洋務派的其中一號大boss。兩人同時入選晚清四大名臣。這兩人關系如何呢?期間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張之洞與李鴻章照片
張之洞在政壇上的發跡要晚于李鴻章,兩人雖同為慈禧工作且重用,但是兩人在政見及思想上不一致,曾多有爭執,但是從兩人的私交來看兩人既不是同黨也不是政敵;但從兩人對興辦洋務這一層,這兩人是屬于同一戰線的。李鴻章是洋務派的領頭羊,張之洞是洋務殿軍。從外交方面來看,李鴻章是中法之戰,中日甲午戰中主各,張之洞則主戰。
從各個角度收到的信息都是兩人關系不融洽,兩人可以算的上是死對頭。洋務運動前,張之洞負責守內陸,李鴻章主要海防。從朝廷的角度更偏向于李鴻章,到后期出面簽約都是李鴻章出面的。后來洋務運動上,張之洞負責重工業,李鴻章負責北洋艦隊。兩人功勞不相上下,地位不相上下,但是李鴻章更深得朝廷的心。
但是張之洞有著一顆包容之心,張之洞先前任兩廣總督,后來被調為湖廣總督,這個兩廣總督之職就由李瀚章接替(李鴻章的哥哥)。在交接工作的時候,發現省庫有著200多萬兩的盈余銀子,而張之洞則慷慨的讓李瀚章用,這讓他很是意外,此后不論是他還是他的弟弟李鴻章都對張之洞有所改觀,李瀚章還幫助張之洞度過了一次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