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家庭中的許多老年人一直信奉“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他們看來,生養孩子似乎是為了他們的老年!許多父母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熱情投入到孩子的教育和發展中,幾乎一生中,都在為子女付出。但是直到暮年,許多人才真正了解:撫養孩子并不能“防老”。
人到老年才知道,子女不一定靠得住,真要依靠的還是這“3樣”
陳爺爺已經年過七旬,動作緩慢,自己的三個子女平時都見不上面,沒有人出面來照顧他。陳爺爺說,妻子還活著時,兩人一直在為自己的孩子而付出。一生中,他們努力賺錢,累死累活,就為了養三個孩子。他和妻子從未買過昂貴的東西,直到他的妻子去世,陳爺爺更加心煩意亂,他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
陳爺爺打算讓三個孩子每月支付給自己一定的養老費。但是,三個孩子好不容易 湊齊之后,他們竟然都拒絕了老父親的要求。陳爺爺很沮喪,想當年,為了給大兒子娶媳婦,他付了10萬彩禮,給了二女兒3萬元買汽車,還給了小兒子6萬元的買房基金。如今,老年人沒有工作能力來賺錢,但三個孩子冷眼漠視,陳爺爺完全被激怒了。
他的怒氣傷害了他的身體,而且不斷惡化的身體使陳爺爺特別痛苦。他希望利用自己的故事告訴一些父母,不要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想真正“老有所依”,靠得住的未必是自己的子女,而是“老三樣”。
哪三樣?
1.足夠的養老金
錢不是萬能的,但對于老年人來說,到了晚年沒有錢往往是不行的,當孩子指望不上的時候,一定要好好考慮這一點。這聽起來比較俗氣,不過也很現實。
年輕時,可能并不認為金錢很重要,但是到了年老時,在失去一定的勞動能力之后,有一定的積蓄顯得尤為重要。試想,要是一開始就準備好了充足的養老金,那么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就得到保障了,也不需要想著自己的孩子怎么不靠譜了。
2.健康的身體
當年老時,身體機能正在不斷下降,盡管想做很多事,但是體力卻無法跟上。面對病痛的時候,還需要時不時地服用藥丸才能感到緩解。甚至很多老人經常生病,他們每隔一個階段就需要住院打針,即使孩子孝順,他們也將無法為老人受苦。
因此,還需要身體強壯才能有福氣。如果年紀大了并且想要養活自己,那么一定要減少生病,所以,保持健康的老年生活尤為重要。這就要求老年人在年輕時要注意健康,在年長時要注意體育鍛煉。
3.親密的老伴
據說,一生中與自己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不是父母或子女,而是伴侶,特別是在年老的時候,孩子們有了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的老伴才能陪伴自己享受晚年。因此,最可靠的晚年是自己親密的老伴。如果生病了,孩子很忙,那么只有自己的身畔之人才能體貼地照顧自己。
總而言之,一個人到了年老時,經歷了是非,忽然意識到:我不再相信撫養孩子可以防老了,而是更堅信當我有足夠的錢、健康的身體以及彼此親密的老伴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當年輕的時候,就不要把養老的負擔事先放置到孩子的身上了,先考慮一下以上 “三樣”。你相信養兒防老嗎?歡迎大家留言分享!